在“三严”中,严以律己是立身之本,更是为政之基,检验着严以修身成效,规范着严以用权底线。领导干部要心悬“律己之剑”,手握“律己戒尺”,将“三严三实”作为做人为官的内在自觉和行动标准,做到慎初、慎独、慎微、慎欲、慎权、慎言、慎行、慎情、慎友、慎终,确保做人干净本分,做事有所顾忌,用权严守法纪。
慎初——严守防线,不忘初心。“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初是起点,是量变的开端,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对于干事业来说,万事开头难,但对于为官,“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犯错误,几乎都是由于不慎初,思想放松了警惕,走在贪腐的河边不小心湿了鞋,然后便洗了脚,最终欣欣然跳了水,结果“早知今日始,悔不慎当初”。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认真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个“第一次”,严守廉洁自律防线,真正做到不忘初心。
慎独——表里如一,严守本分。古人修行慎独为核心。“儒风五行,仁义礼智圣,诚于中,形于外,内外道德品行兼修慎独之辈。”“君子慎其独也。”“慎独”的要义就是表里如一。习近平在《追求“慎独”的高境界》一文中指出,党员干部要“慎独”,要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许多落马干部恰恰是做了“台上一套,台下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的“两面人”。所以说,领导干部一定要珍惜个人的政治生命,以内在的“定力”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存正祛邪,用“慎独”之心构筑防腐拒变的“免疫墙”。
慎微——勿从小恶,勿辞小善。重小处、重细行、重微末,是中国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重要内容。“尽小者大,慎微者著”“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这些至理名言都在提醒我们,以善小而为之能成大善,以恶小而为之终成大恶。纵览相关案例,腐败分子都是因为一个个小恩小惠、一次次“不拘小节”酿成大错。可见,领导干部一定要在“慎微”上下功夫,“小事当慎,小节当拘”,务必“去小恶以保本真,积小善以成大德”。
慎欲——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人有七情六欲,本无可厚非,但要分清什么是正欲,什么是邪欲,什么是公欲,什么是私欲,否则就会为欲所困、为欲所误。“慎欲”乃为官之本,领导干部之欲必须择其善者从之,要把“体民之情,遂民之欲”作为责任和义务,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慎权——权为民用,利为民谋。如何用权,是检验领导干部党性强弱、官德好坏的试金石。“权为民所赋”,党员干部只是替人民掌管权力,也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掌权”之人若只记得手中的权力而忘记了责任,就必然会发生权力错位,“做官”的下一步就成了“坐牢”。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才能真正造福社会,造福人民,也成就自己。
慎言——言必适度,从严治口。言行,立身之基也。共产党是先锋队,党员领导干部会不会说话,说什么样的话,都会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因此必须做到“慎言”。当前,党员干部中确实有少数人或是不讲政治规矩,妄加猜测、评论中央或上级政策,或者热衷于谈花边、讲段子,抑或满腹牢骚、传播负能量,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领导干部要做到严于律己,最根本的还是要增强党性,坚持“从严治口”,做到言必适时,言必适情,言必适度,自觉维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