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化改革积极应对TPP

以深化改革积极应对TPP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作为多边贸易协议,符合全球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但如果美国想借此另起炉灶来抗衡乃至遏制中国,则是难以奏效的。因为在中国始终坚持以开放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TPP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大方向,为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开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TPP并非美国首创

TPP作为亚太地区涉及面广泛的贸易协定,并不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它源于2005年5月智利、新西兰、新加坡和文莱四国签订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SEP)。这是一个就货物、服务、知识产权贸易和投资等相关领域给予互惠的经济合作协定。

2008年,美国高调宣布加入并主导了这个协议的谈判,随着澳大利亚、秘鲁、马来西亚、越南、日本、墨西哥、加拿大等国的加入,最终形成拥有12个成员国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正式启动于2010年3月,在激烈的争议中谈判持续5年之久。美国国会为了缩短TPP的谈判进程,降低不确定性,还在今年6月特意通过了贸易促进授权法案(TPA)。该法案又名“快速通道”法案,将国会的权力限制在对谈妥的贸易协议进行投票上,而不能逐条审核修订与删减。这对TPP基本达成起了很大的作用。

TPP另起炉灶意图明显

在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国际政治关系经济化的趋势下,TPP也难免被“政治化”。美国政府重视TPP,就是将其作为“重返亚洲战略”的重要一环。TPP被“政治化”则会导致其偏离自由贸易的初衷。美国主导的TPP谈判不仅缺乏透明度,其草案起草过程及条款的保密工作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而且从已知的内容看,本身就违背了自由贸易的原则和开放、合作的趋势。TPP提出的限制对外国投资者的监管、政府采购协定、限制对国有企业的优惠、金融自由化、信息自由,都超越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承受能力,未必能给每个国家带来同样的红利。投资者与国家纠纷仲裁机制(ISDS)使主权国家的法律必须服从TPP精神。为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称TPP是一个受操控的贸易而非真正的自由贸易。

TPP以“高标准的贸易新规则”将包括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排除在外,另起炉灶的意图非常明显。TPP实质上是美国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帜,利用发达经济体的规则优势来约束其他国家,维护自身金融资本和知识产权优势以及跨国公司的利益,以应对中国的崛起和在亚太地区日益增强的影响力。正如奥巴马赤裸裸地声称,我们不能允许像中国这样的国家书写全球经济的规则。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