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化改革积极应对TPP(2)

以深化改革积极应对TPP(2)

以改革开放积极应对TPP

中国虽然被排除在TPP之外,也不大可能在短期内加入TPP,但由此带来的潜在的压力反而有利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挖掘新的发展机遇,进而促进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

首先,“高标准的贸易新规则”符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的方向,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的协调拉动转变提供了动力。据测算,中国过去30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而消费的贡献率仅为10%。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培育消费热点,创新消费业态,维护消费安全,加大对与民生有关的交通运输、城镇化、环境治理、医疗卫生等投资,就能提高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弥补出口下降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

其次,促进国内自贸区和国际双边、多边自贸区的建设,增强应对TPP的灵活性。中国在两年前设立上海自贸区的直接原因就是为适应TPP做准备,目前已经扩展到其他地区。从2008年开始至今年6月,中国已经和新西兰、秘鲁、智利、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FTA),参加国几乎占了TPP国家的半壁江山。中国虽然没有与文莱和马来西亚直接签订FTA,但其所在的东盟早已与中国签订了FTA。中日韩FTA和中加FTA,以及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也都在谈判中。中国还积极推动东盟10+1(东盟10国+中国)、东盟10+3(东盟10国+中日韩),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亚太自由贸易区(FTAPP)等协定的谈判。这些不仅在时间上早就打破了TPP的封锁,而且必将大大抵消TPP给我国带来的负面效应。

再次,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具有人工成本相对低、产业链完整等优势,拥有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中国的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额10%以上,是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越南的第一大贸易国,是美国、加拿大的第二大贸易国。如果TPP生效,中国出口可能出现下降,但进口降幅将会更大,这意味着很多国家会丢失中国的市场份额,显然不符合这些国家及其企业的利益。这也成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时代,中国对符合全球贸易发展新趋势和新方向的规则、对促进自由贸易的制度建设,持开放态度并乐见其成的重要原因。

此外,中国倡导并实施建设“一带一路”,主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区域经济合作,而且坚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得到了沿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响应和支持。这对推动中国企业和产能走出去,扩大对外贸易和投资,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等都将起到很大作用,从而有效化解被排除在TPP之外产生的负面影响。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