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研究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划定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航标。26日,《人民日报》刊发“任仲平”署名文章《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迈进——写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之际》,文章认为,2016—2020的“十三五”规划,是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刺,也是跋涉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关键一程,文章提出了“十三五”规划的定位及“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方向、路径等,认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即将走进又一个发展周期。
“十三五”规划是战役部署:
中国即将走进又一个发展周期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二个五年规划,6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新一个五年规划,我们又将开启一段怎样的新航程?
任仲平文章指出,“十三五”规划将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持编制并完整实施的一个五年规划,将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的艰难跃升,将是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刺,也是跋涉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关键一程。文章认为,如果说“四个全面”是战略布局,“十三五”规划就是战役部署。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定位坐标、主轴和方向,这一规划必将写在中国大地、写入时代进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即将走进又一个发展周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分析认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引领实现民族复兴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思想,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构成了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大系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都要在这个战略布局之中整体筹划,依据这个战略布局要求一体发展。有专家分析认为,“十三五”规划绝非是时间点的简单递推,而是被赋予了诸多新内涵,是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在“四个全面”的顶层设计之下,对经济社会做出的战略安排,确保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冲刺不失速,不跑偏。
“三大规律”“三大发展”:
引领“经济新常态”的目标方向
任仲平文章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以对发展的深入思考做出了深刻的回答——“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详细解析了“十三五”时期“三大发展”需遵循的“三大规律”: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意味着在经济发展中要保持战略定力与战略眼光,做到蹄疾步稳、行稳致远。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意味发展不仅要讲速度讲效益,更需要在增长与保护、局部与整体、当前和长远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意味着不仅把发展视为经济问题,更将之视为政治问题、社会问题,让更多人共享发展的成果。文章指出,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正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目标方向。
“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已发生了很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结构的调整与提升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义平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起飞,但必须持续加油,即通过结构调整和创新寻求新的主导产业,以使中国经济适应变化了的约束条件,持续地高质量地发展。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敏认为,要充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步入新常态,“十三五”规划将更加注重创新性。他向记者谈到,随着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的发展内涵、改革取向、增长方式、增长动力和发展政策都要切实转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