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3月份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至少6次向外国领导人或外国友人介绍过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强调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巨大潜力,“欢迎大家(亚洲)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实现共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9月22日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指出:“我想特别强调,无论发生什么情况,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我们将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居民储蓄率高,消费潜力巨大,人民工作勤奋,中等收入者比重在提高,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市场空间和潜力都很大,今后一个时期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有基础也有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10月18日在访英前接受英国路透社采访时再次引用历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论点“挑战-应战”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因,他强调,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国内市场需求强劲,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回旋余地,结构性改革正在深化,中国经济的前景十分光明。
建立在对“十二五”发展经验的全面总结上,建立在对中国具体国情的准确体察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对发展的深入思考做出了深刻的回答——“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