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何处是底部,何时到底部 (2)

中国经济:何处是底部,何时到底部 (2)

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周国平

以降低利率来刺激国内需求

我认为,现在经济下滑有三个原因:第一,制造业的下滑引起了整个经济速度的下滑,而制造业大规模去产能的过程还没有真正开始。如果真的对企业大刀阔斧“关停并转”的话,制造业增速可能还要进一步下降。

第二,银行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系统性风险还存在隐患。

第三,因为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部分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的精神有所欠缺。

要减缓经济下滑趋势,必须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建议要减少产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把眼光放到质量而不是数量上。上海制造业上半年增速放缓,对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因此,上海要将注意力放在稳定制造业上。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郑新业

改革财政体制激发经济活力

分析中国经济,不能用投资、消费、外贸的“三驾马车”理论,从学理的角度讲,那是针对危机治理的情况。真正判断长期经济问题,要用索罗的资本、劳动、技术理论。按照这个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研究团队认为,短期看中国经济增速会下行;但长期潜在增长率预计在8%左右,未来还是光明的。确定经济潜在增长率很重要,因为一旦这个数字下来,吃“特效药”、穿“增长鞋垫”,经济增长也是不可持续的。

具体来看:第一,看资本。中国人均资本存量仍然不高,国内各地经济发展差距大,中西部地区还有很大增长潜力。第二,看劳动力。中国的劳动力并不短缺,农村仍有大量劳动力可以进城打工。第三,看技术,重大技术向民用领域转化的程度还不够,一旦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还能推动经济增长。此外,民生领域里面教育、医疗等方面供给不足,这也是很大一块需求。

经济增长需要“开大门、走大路”,解决资本、劳动、技术的问题,因此需要改革。特别是改革财政体制。现在,普通消费品,如奶粉、尿布、矿泉水、盐等通通都是17%的增值税,这不应该,可以下降;污染品的增值税要增加。打破17%的增值税红线,既能抑制高耗能、污染品的出现,也能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为企业减负。

上海财大教授 陈杰、上海财大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 陈媛媛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要“定向”

上海财大高等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项目课题组在今年7月对下半年宏观经济做出过判断,认为中国经济在未来比较长的趋势内处在下行阶段。这个报告当时引起较大关注,随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三季度国民运行数据,也证明这份报告中预测是数据还是非常精确的。

课题组对经济下行压力的政策选择提出具体建议:为了实现政策执行效果,可通过“定向”财政政策与“定向”货币政策相结合的方式,促使投资有效流向实体经济。几个可以“定向”注入流动性的方向,应该被政府关注。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以PPP(公私合作模式)等创新融资模式大力吸收民间资本、提高公共资金效率的方式,来推动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城乡管网升级改造、城际铁路、新一代互联网,以及教育、医疗、文化基础设施等。报告提醒,如果确定要推行这些刺激政策,实施过程中需要高度警惕短期刺激政策的后遗症和防范不良债务的积累。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