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三大基本逻辑 (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三大基本逻辑 (3)

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着清晰的未来逻辑

所谓未来逻辑就是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时代变革的大趋势中把握走势。马克思主义蕴含着强有力的把握未来的逻辑。列宁在1908年撰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中,即使有70个马克思也不能够把握住所有这些错综复杂的变化的总和;至多是发现这些变化的规律,在主要的基本的方面指出这些变化及其历史发展的客观的逻辑。”他还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最高任务,就是从一般的和基本的特征上把握经济演进的这个客观逻辑。“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十分清晰地把握着中国发展的未来方向。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丰富内涵。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一个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国家,是建成了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国家,是完善了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国家,是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国家,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国家,是建立了学习型社会的国家,是拥有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国家,是创新型国家。这是一个给人民带来幸福的国家。

全面深化改革是使各方面制度成熟定型的事业。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定制度切实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建设人民民主权利得到更加全面实现的国家;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建设法治中国;通过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繁荣发展的中国;通过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建设平安中国;通过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美丽中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为万代计、长远谋的事业。全面依法治国首先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中央强调到建党100周年时,要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其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当代中国,影响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很多,如怎样确保我们党长期执政?我们党始终强调一个论断: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要长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就应当做到与人民群众永远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下最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三大基本逻辑之间是紧密联系的。现实逻辑是以历史逻辑为基础的,历史逻辑使我们能够自信地面对各种现实矛盾和问题,并且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未来逻辑以历史逻辑为根据,中国发展的未来都是从历史中走出来的,未来逻辑更以现实逻辑为出发点,从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走向未来。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发展部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