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四】选择合适时机,降低副作用
俄格战争前夕,俄军指挥部事先知道格鲁吉亚的进攻计划。“高加索2008”演习结束后,俄军在南奥塞梯边界留了两个摩步营。为保证阿布哈兹的安全,俄罗斯调了2个空降突击营和2个特种兵连,增强维和力量。格鲁吉亚本想偷袭,却撞上了有备而来的俄军。
克里米亚行动安排在2月底,为的是不影响索契冬奥会顺利举行。
至于普京在叙利亚偏偏选在9月30日动手,自有精细考虑。
一是阿萨德政权在美国训练的反对派武装和“伊斯兰国”的夹击下,丧失了七八成领土,退守到首都附近,而阿萨德倒台意味着俄罗斯失去地中海的可靠基地。
二是伊朗核问题达成妥协,俄罗斯与伊朗展开深度合作不再受限,借伊朗之力松动中东战略板块的时机成熟。
三是叙利亚难民问题严重困扰欧盟,利于俄罗斯争取欧洲同情,避免欧美协力反俄。
四是中国在战略上不会向美国退让,普京感到有中国强大依托,叙利亚行动更有自信。
五是北约启用了格鲁吉亚首都附近的军事基地,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不让步,让普京感受到新威胁,失去了与美国改善关系的耐心。
俄罗斯选在国际上关注中国抗战胜利纪念日大阅兵和中国领导人访美之时,准备叙利亚行动,在联大会议前完成兵力部署,在普京联大宣告俄罗斯介入叙利亚,并指明解决叙利亚问题和打击“伊斯兰国”问题的方向之后动手,既显得堂堂正正,又能降低西方关注度。
【策略五】媒体宣传密切配合
俄罗斯媒体为行动作了舆论准备,强调叙利亚政府军对叛军的反击天经地义,“伊斯兰国”本是美国一手制造的。俄罗斯讽刺美国武装叙利亚反对派是“自讨苦吃”。
有个叫“叙美医疗协会”的组织爆料,说俄罗斯空袭炸死的是叙利亚平民。俄军发言人随即揭露该组织是美国策划成立的政治组织,与医疗“不搭界”,前几年栽赃叙军使用化学武器的就是它!
为证明俄军打击的是恐怖组织,军机上装摄像头,随时把瞄准、击发或投弹实况与结果传回总参谋部指挥中心,并及时发布。
【策略六】危机变良机,一举多得
迫使美国不得不与之对话。普京在参加联大会议时与奥巴马会谈一个半小时,远超预定,结果是普京未作一丝让步。
俄罗斯让美国处于两难境地:如果真打击“伊斯兰国”,既要投入巨大资源,还会巩固巴沙尔政权;如果听任普京主导中东反恐,俄罗斯与欧盟就会在中东问题上讨价还价,在乌克兰问题上迫使欧盟让步,甚至形成俄欧联手挤兑美国的局面。
挑起美欧矛盾,摆脱乌克兰僵局。要解开乌克兰死结,最好是把大国矛盾焦点重新推回中东。普京行动后,欧盟的态度明显转变。英国政府发言人称愿与俄罗斯就打击“伊斯兰国”合作;欧盟驻俄大使称,俄欧关系已进入“较有希望的”阶段,乌克兰东部停火稳固,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
挑起美日矛盾。安倍涎皮赖脸地求见普京,双方密谈,引发美国不满,奥巴马拒见安倍。
推高国际油价,从中获利。俄罗斯开始军事行动不久后,纽约原油期货价升到46.1美元,布伦特原油价升到52.52美元;卢布转为坚挺,对美元的比价从70比1上升到60比1。
检验俄军战斗力。今年建立的国家防御中心经受了战斗洗礼,伊尔-20无线电电子侦察机、“克拉苏哈4型”无线电电子对抗系统、自动寻找目标的РБК-500 СПБЭ型反坦克子母弹等新武器获得实战检验。
提振公民爱国热情和领导人支持率。普京的支持率近来已经上升到了89%。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