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群众路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原题:将群众路线贯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共同的精神追求,共同的道德准绳,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世界是发展的,也是变化的,“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面对日新月异、蓬勃发展的当今社会,我们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

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是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汇集在一起,才组成了一个国家,这样的一个国家必须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以人民群众的心意为根本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枝一叶总关情”。

“人民,是永远的江山!群众,是永恒的考官!”在滔滔的历史实践中,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你见,或者不见,这个真理它永远在那里。

群众是党执政兴国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就要求我们务必要扎实有力地走好群众路线。同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是我们伟大而崇高的事业。群众路线其实是党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的综合体现,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务必要将群众路线贯穿始终。

将群众路线贯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一方面要提高党员干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致认同。方向明才能路子清。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建功立事、成就伟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得到党员干部的一致认同。做好这件事,不能纸上谈兵,更不能夸夸其谈,而是要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一锤接着一锤持续敲。

邓小平曾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时刻绷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这根弦。要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的历史,从我们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出发,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将怎样往前走,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变,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幸福之路;强调社会主义建设“两个三十年”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章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组织党员干部走进党性教育基地,走近先进典型群体,走进生产一线、扶贫一线、信访一线等基层“民意场”,走进警示教育基地,重温个人成长经历、重温入党激情时刻。同时组织开展理想信念、党风党纪、道德品行、法制观念和廉政文化教育“大家谈”,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大讨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群众观、权力观“大讲坛”,激发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