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国家高新区发展着力点

找准国家高新区发展着力点

当前,国家高新区已迈入“创新驱动、战略提升”的转型阶段。今后一个时期,国家高新区要在创新资源配置、新兴产业布局、创新创业环境改善、治理模式转型等方面积极推进,努力使其成为创新思想涌现和创新文化形成的主要发源地、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重要网络节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基地、发展质量改善和区域协同创新的引领示范区。

第一,以更加开放的创新方式促进全球创新资源配置。

一是不断提升创新的开放性和国际科技合作水平,广泛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一方面,要遵循国际经验,着力增强国家高新区统筹国际与国内创新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要立足国家高新区发展实际,积极探索适应全球创新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中关村和深圳市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是我国建设国际一流科技园区、参与全球创新竞争与合作的有益尝试。

二是鼓励园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走出去”,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体系。建议通过自建、并购、合作等多种方式,在科技资源密集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进一步拓展获取核心专利技术的渠道,细化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分工。一些高新技术龙头企业还应提升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话语权,不断提高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地位。

三是承接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技术转移机构向国家高新区转移,充分吸收外资企业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资源。不断提升国家高新区对各类创新资源的吸引力,特别是在与创新活动直接相关的生产性服务、金融服务、专业服务和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领域,要逐渐放宽投资准入门槛,积极营造高效、便捷的创新环境。此外,还要探索构建跨国技术战略联盟、国际技术协作网络等新型对接平台,使高新技术企业在合作参与中实现与全球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

四是促进园区各类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目前,已分别在中关村和深圳设立了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国家技术转移开放合作试验区,这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创新资源对接,充分激发高端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全国的技术转移从国内走向国际。

第二,以前瞻性思维谋划新兴产业区域布局。

一是把握世界科技创新的最新动向,找准适合我国现阶段科技产业化的切入点。比如,可以考虑培养与互联网产业紧密相关的企业,促进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创新,积极谋求新一轮产业国际分工的位置;推进生物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创造和扩展健康产业链。

二是突出市场选择的重要性,重视产业组织方式和创新模式变革。近些年来,国家高新区普遍存在政府主导或强力引导产业集聚现象,把国家高新区产业集群建设简单理解为吸引大批企业入驻园区,并没有真正实现产业组织方式和模式的创新。因此,在谋划新兴产业布局时,必须更多关注产业细分带来的机遇,特别是产业的组合和创新方式、产品的制造和创造方式,充分发挥市场的价值发现作用。

三是重视区域资源的差异性,强化对新兴产业的统筹规划。在这一过程中,要突出区位优势,科学分析国家高新区与周边区域发展的关联性,对未来产业发展有预判能力,辩证地看待热门产业和冷门产业的关系,及时跟上下一轮产业结构转换的脚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