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强国”梦想进行时(2)

中国“高等教育强国”梦想进行时(2)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是什么?

近年来,在名目繁多的各类世界大学排行榜中,虽然都能找到一些中国大学的名字,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中国大学在世界名列前茅的总是屈指可数,距离“世界一流”更是相距甚远。那么,世界一流大学有何标准?

随着国家层面的方案出台,中国一些高校校长也公开通过媒体阐释自己对于“世界一流”的看法。有高校校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还要看大学对国家进步,对社会进步,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底做出了哪些具体的贡献。也有校长表示,对世界一流大学来说,更要看重大学对社会发展产生前沿的引领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标准,在底线上有相同点,顶端则没有相同点,所以并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记者表示,从“底线”上说,世界一流大学有相同点,都有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拥有学校内部的治理意识,以及专业的管理制度等,但“顶端”没有相同点,一流大学不尽相同,其各有特色,各有长处。

“从操作层面来说,如果世界一流的学者以及生源愿意选择这所学校进行教学或学习,那么,这所学校便是一流大学。”储朝晖说。

也有专家表示,所谓“世界一流”,其实不仅是指中国的高等院校在办学条件、投入经费等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也不仅仅是指某一高校在科研成果、教学成绩方面,能拿到几个世界奖项,更重要的是看高等教育的发展机制和创新能力是否在世界首屈一指。

总之,真正的一流大学应该是个性化的,不能设计一流大学有什么共同目标。不过,一个大学能否称得上世界一流,可以通过两个标准进行检验:一是世界一流学者是否愿意进入该大学工作,二是世界一流生源是否愿意在该大学就读。“世界一流大学”不存在什么世界公认的评判标准,其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质意义对于世界一流大学,从来就没有一个准确的、可衡量的标准,但它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应该有崇高的声誉。其共同特质就是创新和引领,即在科学和技术、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不断创新,在世界上具有引领作用。而一流大学一般是由一流学科、一流专业支撑的,一流大学内部必然有一批一流学科或专业,同时这些学科和专业之间具有相互支撑、融合发展的优势。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