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县“摘帽”是对扶贫开发成效的考验(4)

贫困县“摘帽”是对扶贫开发成效的考验(4)

【启示与思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是“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十三五”是百年大业最关键的冲刺5年。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全面小康不仅要追求发展的速度,更要强调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要让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更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能感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国家治理理念现代化的重大推进。

现如今,为了得到更多的金钱利益救助,一些县市区干部决定,宁要“里子”不要“面子”,开始把眼光瞄准国家级“贫困帽子“。国家的扶贫政策、专项扶贫资金本来目的就是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加扶贫对象收入,提高发展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因为戴上“贫困帽”,国家资金来得容易,也成为了很多官员贪腐的重要原因。一些扶贫资金到村到户项目点多面广、地处偏远,监管难度大和成本高,甚至执行制度不严、管理不到位,重资金争取、轻监督管理,从而一些单位和个人顶风作案“享受”国家资金。

为何国家实施扶贫资金这么多年,部门地区老百姓的生活还是没有多大的改善,富的地区变得越来越富,而穷的地方却越来越穷呢?是因为扶贫资金没有真正用到贫困老百姓的手中,而是被一些有心的官员拿来用作政绩显著的垫脚石,老百姓生活一样苦不堪言。现正值全党上下走群众路线的关键时期,真正将国家的政策落实到群众手中是亟需改善的问题。

要确保扶真贫,还必须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尽快建立全国农村扶贫信息系统,对扶贫对象实施动态管理,稳定脱贫的及时退出,使应该扶持的及时纳入。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确保扶贫资金用到实处,同时实行跟踪管理,做到扶贫资金全覆盖,一旦用做他用,必须严惩不贷。

努力实现贫困县主动“脱贫摘帽”还必须建立健全贫困县退出的正向激励机制,促使贫困地区的党政领导将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把减贫绩效作为主要追求目标,积极主动争取早日摘除贫困帽子,从而到国家政策真正目的之所在。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