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习近平对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四点最新判断
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题为《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讲话。
这是当前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正在适应经济新形态的关键时刻,习近平对全球形势和中国发展形势的一次讲话,这也是习近平对全球热点问题和中国经济发展放缓的一次公开回应。
习近平是怎么说的,有哪些判断?梳理这次讲话,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提振经济的努力和对全球经济发展形势的信心。
判断一 世界经济为什么恢复仍然缓慢、增长仍然脆弱?
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旧的动能正趋于消退。
当前的世界经济不容乐观,具体表象就是,增长乏力、失业率上升、债务高企、贸易和投资低迷、实体经济失速、金融杠杆率居高不下、国际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等一系列问题。
世界经济如此低迷,原因在哪里?只有找准了病灶,才能对症下药。
习近平对此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分别采取一些财政货币措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市场和扭转颓势的作用。但一个基本判断是,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现在看来,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复杂程度远超以往,解决起来需要综合施策,绝非一日之功。这就是为什么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已经7年,世界经济恢复仍然缓慢、增长仍然脆弱的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动力的缺乏。习近平指出,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发展不平衡问题远未解决,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这些因素导致世界经济整体动力不足,有效需求不振。
判断二 全球经济走出的困境的方位在哪?
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
社会的发展关键看动力。既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世界经济仍然处在深度调整期,旧动能也已经趋于消退,新的动力在哪里?各路专家众说纷纭,各国也拿出了各国的办法。中国的看法和判断是什么?
创新一词,再次受到各界聚焦。习近平对创新想得很深,也看得很重。习近平表示,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总结历史经验,我们会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
他以自身的经历感慨:“无论是在国内同中国企业家交流,还是访问不同国家,我都有一个强烈感受,那就是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分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其中蕴含着巨大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
为此,习近平在G20峰会上提出倡议,应该把推动创新驱动和打造新增长源作为二十国集团新的合作重点,加快新旧增长动力转换,共同创造新的有效和可持续的全球需求,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