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三 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各方如何合作应对挑战?
需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
看清了方位,应该如何出手?
习近平从三个方面指明了方向。
第一:加强宏观经济政策沟通和协调,形成政策和行动合力。“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习近平指出,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历程一再表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二十国集团成员块头大,占全球经济总量80%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责任也就更大,理应也能够有所作为。
我们应该根据各自国情采取必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国际市场稳定。在这一过程中,各方应该特别注意加强彼此政策的沟通和协调,防止负面外溢效应。在世界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大国,则更需要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充分考虑对他国的影响,提高透明度。
第二: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激发国际贸易和投资活力,关系到世界经济健康发展。习近平说,国际贸易增速连续3年低于世界经济增速,2014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8%。这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我们把世界经济比作人的肌体,那么贸易和投资就是血液。如果气滞血瘀,难畅其流,世界经济就无法健康发展。 因此,重振贸易和投资,让世界经济这两大引擎重新高速转动起来,是二十国集团工作的另一个重点。
第三: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公平包容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消除贫困和饥饿,不仅是共同的道义责任,而且能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习近平指出,今年9月,我同在座的许多同事一道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核准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二十国集团集中了当今世界大部分主要经济体,完全应该也有能力在落实方面先行一步,作出表率。
中国将把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纳入“十三五”规划,我倡议二十国集团成员都制定落实这一议程的国别方案,汇总形成二十国集团整体行动计划,助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判断四 全球发展放缓情况下,中国经济到底怎么样?
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未来5年,将释放出巨大需求,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源。
中国的发展世界瞩目。2009年到2011年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目前,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所放缓,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30%以上,仍是世界经济重要动力源。
但毋庸置疑,受各种影响,当前中国GDP增速有所放缓。为此,外界各种质疑的声音更是铺天盖地:中国经济不行了,中国经济增长到极限了,中国经济将要崩溃了……中国经济到底行不行?
习近平再次进行了回应,并展示了信心。习近平说,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
经济放缓,既有客观形势影响,也是中国有意为之。习近平表示,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阶段。在全球经济疲弱的背景下,中国也难免受到影响。面对下行压力,我们可以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短期内完全能够实现更高速度的增长,我们有这个能力。之所以没有这样做,是因为高消耗、高投入的模式对中国而言难以持续,也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风险。因此,我们强调坚持进行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经济中的深层次和中长期问题,让中国经济走得更好更稳更远。
中国的信心也来源于来自于中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和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
事实上,中国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习近平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60%,服务业比重超过50%,高技术产业增速明显快于整体工业,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加快形成。
而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中国已经出台“十三五”规划建议,致力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未来5年,中国将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和应用等。习近平表示,所有这些,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也为世界经济释放出巨大需求,成为新的增长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