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如何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方式(3)

“十三五”时期如何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方式(3)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

宏观调控是政府对市场进行调节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实践表明,宏观调控能否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能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保持经济健康运行,市场机制与政府宏观调控应该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

一方面,要充分尊重市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信号,如果价格扭曲,资源配置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结果将导致结构失衡。因此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关键是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颁布了《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一步将重点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完善环境服务价格政策,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健全交通运输价格机制以及创新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价格管理,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随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的价格基本放开,市场决定价格机制将逐步建立和完善。

另一方面,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着眼于弥补市场失灵,在提供公共产品、市场监管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除了调控公共产品和服务领域以及自然垄断领域的价格外,政府还要破除不利于市场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比如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负面清单管理,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市场规则,打击行业垄断、地区垄断和其他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市场监管,为市场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政府还要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积极防范和化解风险。经济运行存在风险是发展中的常态。经济形势好,有经济过热和通胀的风险;经济形势不好,有增速下滑甚至陷入衰退的风险。无论经济运行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宏观调控都应居安思危,加强风范防范。“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不会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不会变。同时要看到经过30多年高增长,当前我国经济也积累了一定风险。

今年以来,随着过剩产能淘汰力度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或破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局部地区还出现了银行资产恶化的态势,这不仅会导致金融行业增速减慢,拉低整体经济增速,也会聚集金融风险隐患。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9—2014年地方政府债务年复合增长率为27.6%,远超GDP12.3%的年复合增长率,并且据测算,近几年均为地方债偿债高峰。从外部因素看,今年年初美国开始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热钱外流,这会加剧国内资金链紧绷。种种迹象表明,当前化解产能过剩、去泡沫、去杠杆仍未完成,经济运行风险不容忽视。

防风险就是稳增长。为有效防控风险,应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密切跟踪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重点关注财政、金融、矿产资源、水资源、粮食、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网络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形势分析和预判,增强风险识别能力,注意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在此基础上,要加强经济形势监测预警,做好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调控,以可控方式和节奏主动释放风险,逐渐建立健全防控各种风险的长效机制。

中央党校副校长,兼任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