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是一种开放的、发展的理论;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它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遗产,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在实践中不断认识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晶,它不仅是历史的马克思主义,而且是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它引领人类走出困境,走向光明未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进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以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凝结着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开放性,不仅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而且使它达到了新境界,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马克思主义不是 “纯粹思辨的观念”和“书斋中的学问”,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理论;实践性是它的本质特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它的精髓和活的灵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一方面,它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和创新,不断突破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它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科学地解决了“时代性课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邓小平理论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科学发展观系统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根本问题。这三个根本问题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时代性课题”,虽然三者的战略聚焦点不同,但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从国家—政党—社会三个方面共同维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的历史阶段,人民群众的各种诉求日趋增强。在这一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亟须解决新的“时代性课题”,即在中国社会整体转型发展过程中“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如何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初步回答了这一问题,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治国理政的目标,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治国理政的战略举措和实践纲领,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实践和新发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