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2)

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2)

开拓发展新境界,就是要扭住发展短板不放松,不为发展难题所惧。“十三五”规划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必须紧紧扭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过程出现的各种短板,仍然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更制约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我们必须承认,诸如“三农”不稳、消费不足、服务业落后、创新力不强、环境保护不力、贫困人口量大等短板的成因复杂且多年没有解决好,要补齐这些短板难度不可小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关键的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补上“三农”这个短板。在过去几个五年规划里,为了稳定“三农”,增加农民收入,从取消三提五统和农业税,到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再到增加种粮、购买农机、使用良种等各种补贴,用了几乎能用的所有政策,但农村居民收入偏低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尽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从过去的3: 1降到2014年的2.92:1,但农村居民纯收入也只及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4%左右。更何况传统的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政策空间已经十分狭小。不仅国内粮价和畜产品价格均高出国际市场价格,而且对农业的补贴也比较高。特别是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村、农业污染严重已经威胁到粮食安全。可以说依靠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来增加农民收入,稳定“三农”近乎不可能。再加上7000多万贫困人口几乎居住在农村,依托“三农”自身更是很难实现如期脱贫。其他几个短板要补齐同样会面临很多困难。面对诸多难题和困难,怎么办?面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倒计时,我们必须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树立“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信心,敢于直面短板,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武装头脑,谋求新思路,运用新方法来破解长期难解的老问题。

开拓发展新境界,就是要抓住经济转型不放松,不为传统发展方式所困。“十三五”时期作为新旧发展方式转换时期,新旧发展方式的拉锯战也将异常激烈。由于对传统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许多干部还习惯于以追逐GDP、大搞招商引资、扩大投资等扩张型方式来推动工作。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要求,不会干、不能干的本领恐慌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如何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上办法不多。有的还是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这就使得不仅新问题没有解决,老问题、老毛病又变得更加严重。因此,“十三五”时期,必须集中精力抓结构转型,不失时机地利用好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工业4.0时代带来的新机遇,努力实施好“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发展壮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彻底走出传统发展方式的窠臼。

开拓发展新境界,就是要抓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放松,不为经济下行压力所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和去过剩产能压力交织,稳增长的任务艰巨。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实现6.9%的增长。特别是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较去年同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部分传统工业企业出现较为严重的亏损,有些地区企业倒闭数量增多。面对经济下行带来的政府财政收支矛盾和企业经营困难,该怎么办?是沿用老办法通过投资扩张和大搞房地产来消化过剩产能,使政府和企业渡过难关,还是始终把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挺在前头,宁可牺牲一点速度,也要花力气把发展方式彻底转变过来。回答肯定是后者,这才是新的发展境界。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