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构建全方位支持保障体系,不断提升外宣媒体整体竞争力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谋划、协同发力,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资源,为外宣媒体更大范围参与国际竞争提供强大的支持保障。
一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视野宽广的人才队伍,是搞好对外宣传的基础。要树立实践导向、基层导向、业绩导向,运用重大报道、蹲点调研、轮岗交流、基层锻炼等多种方式,让各类编辑记者深入到生产生活一线,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开拓思想源泉,汲取精神营养。要与国内外一流高校、培训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输送外文人才进修深造,引进高质量培训项目,培养一批优秀的国际新闻评论员和“全媒编辑”“全媒记者”。要大力推进人员国际化、本土化,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不断提高外籍人员占外宣队伍的比重,特别是着力引进在海外主流媒体有从业经历的高水平外籍人员。
二要优化调整力量布局。我外宣媒体在海外建立了分布广泛的分支机构,仅新华社就有180个驻外分社,但在使用效能方面还有提升空间。要围绕中央总体对外战略,调整完善全球力量布局,在巩固我在发展中国家传播优势基础上,重点加强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外宣,加强在西方大国的人员配备和资源投入,实现传播渠道和传播阵地的新突破。加强在战略位置重要、新闻资源丰富国家和地区分支机构的人力配备,统筹兼顾周边国家和地区报道,避免力量过于分散。
三要积极拓展海外落地。对外宣传能否取得实效,落地是关键环节。要建立海外专业化营销队伍,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发展当地主流媒体、主要社会机构用户,深入了解用户需求,推送适销对路的产品,实现个性化、对象化服务。要加强与国际知名通讯社、电视集团、网络公司、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及公关公司等的交流合作,积极利用其传播平台和销售网络,将我外宣产品投送到终端用户,扩大在海外的直接覆盖。
四要深入推进技术创新。信息网络时代,技术优势在媒体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纵观国际各大媒体,无不把技术建设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支点。要牢固树立技术优势是核心竞争力理念,推动技术建设由支撑性保障向引领性保障转变。密切跟踪信息网络技术前沿,充分发挥技术在打造平台、创新产品、服务用户、拓展市场等方面的关键作用。要搭建开放式技术合作平台,同业界领先、服务优良的公司和科研院所等开展互利务实的长期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突破技术瓶颈,提高技术创新和服务水平。
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中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依靠、对中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外宣媒体要充分发挥中外交往桥梁纽带作用,更加生动地讲好中国故事,更加有效地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新华通讯社社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