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角色:争公平勇发声敢行动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中国角色:争公平勇发声敢行动

11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法国首都巴黎,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奥朗德和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主席法比尤斯邀请,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活动。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当地时间11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活动。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首次参加气候变化大会。此次大会全称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十一次缔约方大会。回顾该会议过去二十多年的重要节点,记者发现,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担当着“争公平、勇发声、敢行动”的角色。

争公平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提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造成气候变化的历史责任不同,发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异。就像一场赛车一样,有的车已经跑了很远,有的车刚刚出发,这个时候用统一尺度来限制车速是不适当的,也是不公平的。”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始终站在发展中国家行列,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公平和正当的权益。

在巴黎气候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再次提到发达国家应该兑现其在2020年之前每年援助1000亿美元气候资金的承诺。在2020年后,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习主席提到,应对气候变化,不应该妨碍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合理需求。

早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中国政府就强调,发展中国家不能重走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老路,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发达国家应该支持和理解,在资金和技术上履行承诺。

中国、印度、巴西和南非四个国家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也“走到了一起”,共商气候变化议题。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夕,四个国家共商大会基本立场,被称为“基础四国”。2012年多哈会议时,中国代表团副团长、国家发展改革委气候司司长苏伟代表“基础四国”发言。苏伟指出,尽管可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急迫挑战,但是这些国家已经采取了强有力的减缓行动,“发展中国家在减缓方面的贡献远远超出了发达国家,而后者本应承担历史责任、率先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我们敦促发达国家缔约方兑现承诺,提高减排力度,为发展中国家开展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

在2014年的利马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中国气候谈判首席代表苏伟表示,中国依然站在中国依然站在发展中国家的队伍中,“发展中国家有着相似国情、历史背景,对达成协议的问题上,也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所以发展中国家在每次谈判前和谈判中都会保持密切磋商,维护共同利益。”

勇发声

中国在气候变化大会上不仅和发展中国家一起,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还勇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将中国节能减排的决心和信心传递给世界。

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借用雨果名言“最大的决心会产生最高的智慧”再次表明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的信心,“只要各方展现诚意,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巴黎大会一定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习近平宣布,在未来,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将采取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回顾其他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一直在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展示中国决心,为世界增加信心。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