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定五年规划的国际视野元年试说(2)

摘要:增长方式要求我们有全球示范意义;“一带一路”建设既有历史的经验积累总结,又有现行的国际视野的前沿思考,也具有国际视野的全方位特征;在制度建设方面,不仅要从贸易,从周边国家关系,从金融和资本,还要在理念和话语权方面参与。综上所述,这一次是国家制定五年规划的国际视野元年,此后我们再也不会把中国与世界其他部分以国内外的方式来划界。

那“四个现代化”是哪儿来的?年龄大的同志都记得,我们在20世纪50年代年代叫超英赶美、“钢铁元帅升帐”。换句话说,20世纪50年代,我们国家的战略是赶超战略。出口导向投资拉动型经济之前是“四个现代化”,“四个现代化”之前是赶超发达经济的战略。那个时候,我们认为,“钢铁元帅升帐”,在钢铁总量上超过英国、追赶美国,就是现代化的全部,或者说认为“钢铁元帅升帐”以后,其他的排兵布阵都会走上良性循环。为什么20世纪50年代的国家规划制定把主要的关注力量放在了赶超上呢?大家可以想象,20世纪50年代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飞机、大炮、钢铁、道路、桥梁的建设和产能与美国相比严重不足,所以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弥补了我们国民经济体系钢铁短缺的现状。这种代价是需要通过国民经济增长来改进的或者来补偿的。原来的赶超战略也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从朝鲜战场再向前走。我们会发现,其实1840年以来,我们国家的船坚炮利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工业落后,船不坚,炮不利,落后挨打。我们国家的五年规划战略,事实上是深深扎根于过去30年、过去50年、过去150年,甚至于是1840年以来落后挨打、国民经济体系亟需完善的历史逻辑而来的。这一次制定五年规划的思路的变迁,我个人认为是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之中的。

我们回顾五年规划思路的变化之后就会发现,我们现在已经是制造大国了,资本金也相对充裕。那么,在战略上还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先看几个例子,再面向未来进行思考。

第一,我们国家2014年生产了大约8.227亿吨钢,而全世界的钢产量16.62亿吨。试问,我们的钢铁既然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这么大,有定价的话语权吗?你会发现:没有!记得在前几年,澳大利亚的铁矿石生产商一年之内把铁矿石的价格提高了51%,我们国内的成本随之飙升,而粗钢的价格在下降,生产厂商哇哇叫,但还是没有办法。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我们是生产大国了,也是制造大国了,但我们没有定价权。为什么没有定价权呢?因为定价的权力不在中国。早年“钢铁元帅升帐”、超英赶美,我们都完成了,但我们发现,达到总量成长的同时并没有完成价值获得同步提升的设想。看来国际化问题还没有解决。

第二,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越过10万亿美元的大关,与美国相比,我觉得总量增长就是一个5-10年左右的窗口期,不是我国的经济总量比美国大,就是美国比我们的大。可是你会发现,在这样大好的增长时期里,突然前两年,东海问题困扰着我们,南海问题困扰着我们,而且中亚、乌克兰问题,也困扰着我们国家西北边界的发展。换句话说,在经济高速成长需要一个友好周边的大环境的时候,我们竟然在几个方向出现国际大环境恶化的压力,这说明全球的问题对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来说,恐怕变得和国内问题同样重要。

第三,我国最近一直想提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的投票份额,我们也希望人民币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揽子”货币中去。你会发现,我们还没有达到这个目的。为什么我们要加入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样一个全球贸易结算和中央清算组织里去呢?因为那是制定货币规则的所在地。如果一个大国要崛起的话,当你不断地逼近你的梦想,而且为了实现这个梦想,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努力之后,你还有最后一公里的路要走,而越到最后越不好走。虽然我们和美国的经济规模相差不大,但是你会发现我们的问题更多。除了东海、南海的问题和其他周边问题,还有政治、军事、睦邻、国际关系等非经济的因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问题是全球金融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安排问题。

再看看我们的“一带一路”。如果“一带一路”走向亚欧板块,我们要出国去建设的时候,怎么去安排施工环境?我们跟周边国家要合作,如果合作不好,那么投资就出现了问题。珍贵的投资资本金和建设团队放到了国外去建设,一旦环境不好,打烂了“坛坛罐罐”,怎么能够变成我们的GDP增长份额呢?

所以,中央在制定五年规划思路的时候发现,如果没有全球视野的话,“行百里者半九十”,对比未来这“十里路”在任务总量或者完成难度,前面走过的那“九十里路”仅仅相当于完成了一半。从我们回顾过去150年的历史,尤其是新中国建设66年的历史,我们发现五年规划思路不断变化,已经把我们推到了不关注国际问题,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就无法完成好的境地。

二、国家制定五年规划的国际视野元年试说

我们过去也有国际视野,为什么我把制定这个五年规划的视野叫做国际视野元年?第一,过去制定五年规划的时候,我们都是立足于国土来看国际问题,所以“国内外”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的视野。现在,我们要立足于全球,也就是说,我们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经济增长的好坏有世界示范的意义,所以要看世界。我们GDP达到了世界第二大的规模,要再增长,资源如何配置,市场如何拓展,包括重大投融资项目如何执行,这时国外的因素和国内的同等重要。第二,我们用“一带一路”的国际视野来比较一下历史上有没有类似于“一带一路”视野的这种现象。第三,我们讲参与全球治理的中华崛起战略。这几个思路综合起来,说明中央制定五年规划的国际视野元年的判断,能比较适当反映这次五年规划制定在国际化方向上的实际。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