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一步:人民币获得国际“背书”利国利民
当今货币早已与黄金脱钩,演变为信用货币,国际市场的信心对人民币国际化至关重要。IMF发表声明说,执董会决定自2016年10月1日起,将人民币认定为可自由使用货币。
“有了IMF背书,相当于给人民币盖上了‘可自由使用’的权威章,有利于增强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主任王军说,国家和百姓都将从中获益。
按照IMF条件,货币纳入SDR关键标准有两个,一是所属国的出口份额,二是能否自由使用。5年前评估时,人民币遇挫就是因为后者被认为未达标。
近年来,从推动外贸人民币计价交易,到推出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再到启动“沪港通”、向境外央行类机构开放债券市场,人民币国际化大提速,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大大提高。
弹指一挥间。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四大支付货币。今年以来跨境人民币交易量已接近10万亿元,而2009年只有36亿元。
人民币加入SDR水到渠成,但仍具有标志性意义。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告诉记者,SDR真正产生的实际交易并不多,但获得国际“背书”后,将为人民币国际化铺平道路,加速资本层面“走出去”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利好中国企业走出去,增强中国金融机构国际竞争力。”农业银行上海分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朱楹表示,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无论是融资还是并购,多依赖于境外金融机构。随着人民币地位特别是资本项目下地位提升,中资银行优势将进一步体现,更好地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更具有贴近性的“红利”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下开放进程不断推进,未来中国百姓终能够“揣着人民币走遍天下”,避免汇兑的成本和风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