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入篮”,“好戏”还在后面 (3)

人民币“入篮”,“好戏”还在后面 (3)

未来之路: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任重道远

国际储备货币的大门已向人民币敞开,然而要从“符合条件”到“广受欢迎”仍有很长的路。而且,新的身份也得肩负新的责任。

“如果你在法兰克福的咖啡馆,既可以用欧元结账,也可以用人民币结账,人民币国际化就算是真正完成了,这可能得用很长时间。”中德金融和经济中心联合总裁吕迪格·冯·罗森的说法,有助于大家保持清醒的认识。

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初始阶段。从使用领域看,当前人民币在国际跨境收支中的比例只有2.8%左右,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只有1.9%左右,在世界金融市场交易的使用少之又少;从使用方看,使用人民币的多是与中国有关联的机构,第三方使用得较少。

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有赖于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指出,只有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才有可能在中长期打造“强势”人民币。

未来人民币的国际吸引力,要靠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金融产品的丰富。王军指出,要在防范跨境资本异常流动前提下,让持有人民币的境外机构有更多渠道有序投资境内金融市场,并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更丰富的金融产品。

“大戏”刚刚开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好戏”还在后面。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撰文称,“十三五”将推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改进并逐步取消境内外投资额度限制。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预计“十三五”末,人民币将成为国际性货币。

“大戏”刚刚开场,人民币角色日渐“吃重”。有多大的权利,就有多大的责任。迈向国际性货币的人民币,将会承受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更多关注,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会对中国的货币和汇率政策、资本流向产生新的影响,要做好充分准备。

人民币“登场”SDR,由此形成的更加多元化、更有代表性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更加稳定可靠,进而提高新兴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中国人民银行声明指出:“人民币加入SDR有助于增强SDR的代表性和吸引力,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中国和世界是双赢的结果。这也意味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舞台上发挥积极作用有更多期许,中方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为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做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