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马锡模式:抓大放小

淡马锡模式:抓大放小

1970年代中期是新加坡政府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的时期,即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发展,新加坡政府所兴办的众多国有企业(新加坡称之为国联企业)也面临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维持健康增长的难题。

1974年,新加坡政府成立淡马锡(Temasek)控股公司。这家以私人名义注册的国有企业被当届政府赋予了重要的使命,即以有效监督和商业战略投资培育世界级公司,为新加坡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新加坡政府创造的淡马锡模式为全球管理者提供了两个难题:一是与国企相关联的行政权力的布控,二是与激发竞争活力相适应的企业自由决策机制。

国有资产增值的最佳实践

值得肯定的是,淡马锡在新加坡的实践是成功的。作为活跃的投资者和成功企业的股东,同时将自身定位为着眼未来的投资机构与资产管理者,淡马锡致力于创造并最大化股东价值,它将股东总回报率和经风险调整后要求的资本回报率进行比较,以此评估其投资运营的业绩。经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通常在8% ~9%之间,2015财年实现了19.2%的股东总回报率,并且在大部分周期内,淡马锡的投资回报率达到或者超过了经风险调整后要求的资本回报率。

淡马锡以控股方式管理着23家国联企业,14家为独资公司、7家上市公司和2家有限责任公司,下属各类企业约2000余家,职工总人数达14万人,总资产超过420亿美元,占新加坡DGP的8%左右。它投资集中在四点:转型中的经济体、增长中的中产阶级、强化中的比较优势和新兴的龙头企业。投资组合涵盖的行业包括金融服务、电信、媒体与科技、交通与工业、生命科学、消费与房地产、能源与资源。《淡马锡年度报告2015》显示,截至2015年3月31日,淡马锡的投资组合净值为2660亿新元,按新元计算的1年期股东总回报率为19.20%,这得益于新加坡和中国投资组合的强劲业绩。10年期和20年期股东总回报率分别为9%和7%。自1974年成立以来的股东总回报率为16%。

今年也是淡马锡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投资行为最活跃的一年,新投资总规模达到300亿新元。近一半的新投资是在亚洲市场,其余主要在北美和欧洲市场。总出售资产规模为190亿新元。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