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历史使命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大群众工作观(2)

新的历史使命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大群众工作观(2)

二、大群众工作观的要旨和内容

大群众工作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和提出的,其要旨是,从完成执政使命和新阶段战略任务出发,以宽广的视野看待群众工作、突破仅仅以单位为阵地做群众工作的局限,把群众工作看做一个大系统,从主体、对象、内容、途径、资源、手段等方面扩展群众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实际效果。

主体。群众工作的主体是全党各级组织、党的一切工作部和全体党员干部,而不仅仅是少数部门、少数政工干部。在传统的理解上,宣传部门、统战部门、基层组织承担的群众工作比较多,其余部门、组织似乎离群众工作较远。实际上,群众工作对党的各个部门、各级组织都是责无旁贷的任务,只是从不同角度来切入。就一个单位的党组织来说,要突破单位的局限,既要以主要精力做本单位的群众工作,也要面向社会,参与社区建设,在更大的范围内做群众工作。

对象。群众工作的对象是全体人民群众,即党的群众工作要覆盖全体社会成员,消除群众工作的死角和盲区。这里还特别需要注意,困难群体、外来打工者、流动人口和上访者,这些人处在社会边缘,往往被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忽略,其实恰恰这些人应该成为群众工作的重点,他们的利益诉求、生活困难需格外关注,不良情绪需及时疏导;对其上访行为,要依法处理,同时也应认识到,对上访者,不能仅仅看做是管理的对象,从另一个角度看,多数人上访常常事出有因,往往是无可奈何之举,这是“找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做好上述这些人的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不可缺少的措施。

内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内容要体现时代要求。从人民民主的高度看,党的群众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意见表达。所谓利益诉求和意见表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群众的直接利益诉求,如单位、社区的利益分配、利益协调问题,市政、交通、食品安全、子女入学等民生问题。另一类则是一些群众在宏观方面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对前一类问题,各级组织往往高度重视,及时解决和回应;对后一类问题则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干部甚至认为提意见的群众“参与过渡”、“操心太多”,甚至是“多管闲事”。其实,社会越进步,群众文化、觉悟程度越高,越关心国家大事,对党和国家宏观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越多,这是改进工作极好的机会。二是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服务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的新阶段,迫切需要提升服务群众的品质,扩展服务群众的内容。为什么一些干部辛辛苦苦做了很多工作,群众还不满意?因为服务工作与群众需求没有对接。现在,代表群众利益、维护群众权益是最根本的服务;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包括审美需求以及心理疏导、心灵慰藉和法律服务等是更高层次的服务。三是了解群众评价、接受群众监督。群众工作做得如何,不能简单由上级认定,更不能靠自我感觉。从根本上说,要由人民群众来评价,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当然,这是从全局和本质上说的,在实际工作中,并非每个群众的具体意见都正确,都要采取。在群众意见中,也可能存在情绪化因素,存在因不了解情况发表的片面乃至错误意见。正确的做法时全面听取、认真分析,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我,也不简单唯下,要唯实”。唯实,才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四是教育和动员群众。党作为先锋队,不只是反映群众意见、愿望,还要带领群众前进,教育、动员群众是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代表,人民的一部分,要组织人民为自己的利益奋斗。新形势下对群众的教育、动员,要引导群众认识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的一致性,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把个人利益融入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动员群众还要体现人文关怀,不仅引导群众为未来做出贡献,还要使群众亲身感受到创造性劳动带来的愉快,体验到此时此地(而非彼时彼地)的幸福。这样的动员才最有效。

途径。群众工作需要有具体化的途径,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群众工作。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需要通过各项具体任务来实现,因此应该把群众工作融入党领导的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融入党领导的各项事业中;而且这种融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不仅是布置、动员和总结时讲群众工作,在完成任务的全过程都要讲群众路线,群众工作要渗透到每一环节中。资源。群众工作是需要资源的,资源主要是指开展群众工作、服务群众的各种条件,包括人力、财力、物力等等。提高群众工作的广度、深度,更好地服务群众,都需要不断扩展群众工作的资源。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基层组织直接掌握的服务群众的资源确实是有限的。如果放开视野,就会看到,执政党除利用自身资源外,完全可以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的优势,以各种方式扩展群众工作资源,例如,以区域化党建的方式引进社会资源,协调各方为群众服务。

手段。信息网络时代提供了群众工作的丰富手段。各种新型媒体包括“自媒体”,都可以成为群众工作手段。有一种看法是,党直接控制的主流媒体是做群众工作的,而新兴媒体反映的舆论是多样化的,似乎不能做群众工作,甚至只能误导舆论,从消极方面影响群众情绪。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正面引导、教育群众与了解群众情绪和意见要求对立起来了。了解群众情绪、反映群众意见要求也是重要的群众工作。引导、教育与了解、反映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群众工作。新型媒体的便捷性、即时性可以为改进工作提供大量信息。为此必须克服对新型媒体不重视乃至忽视的缺点,一方面,要加强对新型媒体的领导、依法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反映群众情绪和意见、要求方面的特长。

简单归纳,大群众工作观强调群众工作的时代性、广泛性、深入性,要求全体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全员参与,对群众的各阶层、各种人实行全覆盖,群众工作渗透到党的工作领域全方位和工作全过程,体现在群众思想、工作、生活各个方面,采取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方式,最终形成群众工作的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

大群众工作观追求的目标是,在宏观方面,打造“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命运共同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任务;在微观方面,使一个地区、单位呈现新局面,即创造活力、竞争机制与和谐稳定的统一,事业发展与人的素质提高的统一,广大群众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竞争意识与公正感、归属感、安全感的统一。这样,

党组织和群众之间就实现了良性互动。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