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群众工作观呼唤思想解放和组织形式、工作方法的创新
1、疏导、引导、教育群众如何取得实效?必须善于与群众平等交流。马克思主义掌握人民群众,是靠真理的力量而非权力的力量。执政党掌握主要宣传工具,这对教育、引导群众极为有利,但也要防止由此可能产生的简单化倾向和生硬做法。话语权与影响力有关,但是话语权不等于影响力。对干部个人来说,地位高、职务高并不代表掌握真理,即使懂得真理也不能强加给群众。以“群众导师”自居、“居高临下、我打你通”的做法任何时期都不奏效,现在尤其不行。
2、如何正确认识和实现党群、干群和谐?党群、干群和谐不是“无差别境界”。那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党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党组织、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党,这始终是党群、干群关系的基本面,这并不是说,党群干群之间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由于所处地位不同、承担的职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掌握的信息不对应,党群、干群之间始终存在差异,甚至会出现一些问题。所谓和谐,是讲党群、干群关系呈现和睦协调的良好状态,一些矛盾是良性的、非对抗的,是可以及时化解、调适的,解决问题和调适、化解矛盾成为群众工作重要内容,也成为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动力。
3、创新有利于做群众工作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机制。组织形式、工作方式都是为完成政治任务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不把一种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当做固定不变的公式,总是随着情况变化不断改进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以适应完成新任务的需要。贯彻大群众工作观更必须这样做。
——各级党组织将群众工作单独立项,作为党的常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列入日程。党组织要定期研究群众思想动态、情绪,群众利益实现情况,及时提出群众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制订相应的群众工作策略及措施。为此可以考虑设立群众工作的专门机构,作为党委群众工作的研究室和参谋部。
——在工作上着眼于制度、机制建设。机制是以制度为依托建立的、有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办法、保证措施、纠错措施的工作系统,是开展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机制建设的思路是:思想教育领先——建章立制——制度系统化——注入执行制度动力——在实践中完善。
(作者: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北京市委党校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