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主要特点辩证透视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主要特点辩证透视

不久前,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简称《准则》),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准则》以2010年版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基础,又根据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作了相应的修改和完善,具有许多新特点。坚持辩证思维,准确把握《准则》的主要特点,对于贯彻落实《准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准则》既“化繁为简”,又“突出重点”,是二者的相辅相成

关于《准则》的修订,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提出“化繁为简、突出重点”的要求。《准则》对2010年制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作了许多修改。一方面是“化繁为简”。《准则》在适用对象上,由原来的“党员领导干部”扩大到“全体党员”,但其篇幅却大大压缩了,表达更加精练,要求也更加明晰。另一方面是“突出重点”。《准则》的内容集中聚焦全体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其他方面虽然与此有关系,但并非直接相关的条文全部删除,使之既符合“化繁为简”的要求,又更加“突出重点”,是二者的相辅相成。这是《准则》的一个重要特点。

◆《准则》既抓住共性,又凸显个性,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准则》抓住了矛盾的普遍性或矛盾的共性,突出了全体共产党员都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其一,2010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在对象上只限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准则》则适用于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要求,实现了对象上的全覆盖。这一改变,使得《准则》更加合理,即在廉洁自律上没有“局外人”。其二,《准则》向全党提出了“四个必须”的要求,即“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廉洁自律,接受监督,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一种共同性的、根本性的规范,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及其先进性,对全体党员实现廉洁自律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中,起统领作用的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其他具体准则都是以这些根本性的规范为基础的,只有在自觉遵守这些规范的前提下才是可能的,才符合中国共产党的本性要求。其三,《准则》对全体党员的廉洁自律提出了“四个坚持”的要求:一是要求树立科学的“公”“私”观,“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二是要求树立科学的“廉”“腐”观,“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三是要求树立科学的“俭”“奢”观,“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四是要求树立科学的“苦”“乐”观,“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这些要求,都是直接针对全体党员及其领导干部在廉洁自律方面所暴露的“短板”,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来强化规范的,是全体党员没有例外地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另一方面,《准则》在面向全体党员的同时,抓住了其中的“关键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邓小平同志指出:“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因为许多党员都在当大大小小的干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更多用制度治党、管权、治吏”。所以,规范全体党员的行为固然重要,但规范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更重要。《准则》有针对性地单独规范了领导干部的行为,完全符合邓小平同志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观点。

《准则》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范,就是要求其从自我“廉洁”出发,做到“四个自觉”:一是厘清角色定位,“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二是明确权力归属,“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三是强化政德自律,“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四是清理自家“后院”,“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其中,各有侧重,覆盖可能导致权力扭曲的方方面面,并突显了党员领导干部的特殊的责任、义务和应有的素质、境界。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