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

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所以,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

——摘自《之江新语》: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2004年5月12日

乌纱帽,是古代官吏戴的官帽,后来用来比喻官位。明朝以后,“乌纱帽”正式成为官员的代名词。可见,在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乌纱帽”是对官员职位的形象描述。习近平在担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时多次指出:干部要拎着“乌纱帽”为群众干事,而不是捂着“乌纱帽”为自己做“官”。语言简朴、道理深刻。习近平总书记以“乌纱帽”这一群众耳熟能详的词汇,通过“拎”与“捂”、“为群众”与“为自己”的鲜明对比,彰显了深厚的为民情怀,体现了向人民负责的权力观。

怎么理解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和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

“令”意为“(受)役使”“(受)吩咐”,“手”和“令”联合起来就是“拎”字,表示“按照主人吩咐去提物”这一含意。领导干部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凸显了领导干部对待自己所掌握的权力要敬畏、慎独、坦荡。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就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担任的领导职务看成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和责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时刻把人民的安危和贫富挂在心上;随时准备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需要舍弃随着领导职务而来的个人权力、待遇和荣耀。

“吾”本义为“中间的”“正中的”。“手”与“吾”联合起来就是“捂”字,表示“用手扪住物件正中部位”,具有严密地遮盖住或封闭起来的涵义,比如捂盖子等。领导干部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要求领导干部对待自己所掌握的权力不能不屑、随意、狭隘。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就是一事当前先为自己打算,对权力、荣耀和利益津津乐道,而把党和人民的希望和重托放在次要位置上。无事时工作得过且过,一旦遇到事关群众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事故,首先不是想着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而是千方百计强调客观原因,推卸责任,保全自己。

领导干部为什么要铭记“拎”而远离“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党的领导干部应该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克服内心私念,把群众装进内心,这是一名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权力不是一种荣耀,而是一副担子,意味着领导责任。党员领导干部务必珍惜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必须恪尽职守,勇于负责,为人民服务。

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来自于人民,从根源上约束了领导干部须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中国古代有一种哲理: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非“凡夫俗子”所能用。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的职权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责任就是向人民负责。领导干部要经常想一想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应该为谁所用这个重要问题,自觉做到用权为公而不为私。当前,个别领导干部习惯于捂着“乌纱帽”,淡忘了拎着“乌纱帽”,习惯于为自己“保官升官”,淡忘了“为群众办实事”,习惯于“为官不为”,淡忘了“为官有为”等现象仍然存在。面对清风劲吹的政治生态,个别领导干部或是抱怨“官不聊生”,或是嘀咕“束手束脚”,或是吐槽“多干多错”,实质上是不担当的表现,是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的表现,归根结底还是没有正确把握权力观,还是在思想意识里有私心、存杂念,群众观念和群众意识没有在心底扎根,为己的考虑多,为民的情怀少,形诸于外。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