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陈旧“官念”严防“四种倾向”

破除陈旧“官念”严防“四种倾向”

日前,人民日报陆续推出“八项规定三周年特别策划”系列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广大干部群众热议作风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对阻碍作风建设推进、消解作风建设成果的四中“官念”进行了梳理总结,力求努力革除“官威”思想、“不为”观念、“忽悠”想法、“看客”心态,从根本上清除影响作风建设的思想羁绊。

执政所思,民之所望。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拉开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幕,截至2015年10月末,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4934起,处理人数138867人,其中55289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政风行风作风逐渐转变,良好的干事创业习惯逐渐成为党员干部的共识,赢得了群众的高度好评。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良好的作风建设更需要久久为功,要努力革除“官威”思想、“不为”观念、“忽悠”想法、“看客”心态等问题,不仅需要重视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的观念问题和心态问题,更要严防“四种倾向”克服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造成的消极影响。

严防权利刷“存在感”。摆架子、耍官威、讲排场,“当官要有官威”,传统的封建官场陋习在许多党员干部心里根深蒂固,他们在联系服务群众时,为了达到所谓的“哄动效应”“媒体效应”,喜欢做样子、拍照片,把小事吹大、简事吹难,追求形式上的“存在感”,往往问题没解决,“宣传效应”营造的很大,最终却只是“雨过地皮湿”。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下,要严防刷权利“存在感”的陋习,真正沉下心来去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听群众最想说的话,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真抓实干的解决问题,用真实的“存在感”换取群众的“幸福感”。

严防从政持“无为观”。在中央铁腕反腐的高压态势下,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些党员干部“凡不敢乱吃了,酒不敢乱喝了,车不敢乱开了”,但随之也出现了许多诸如“不作为”“不想为”“不愿为”的懒政、怠政情绪,许多党员干部“守着位子不做事”、“报纸一看一整天”,习惯于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不愿意下基层、谋真事,呈现出了许多群众反映的门好进、脸好看、事情却更难办的“尸位素餐”现状。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就是凭借对人民群众的赤诚之心,因此每个党员干部都应该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严格履行岗位职责,真正把自己“摆进”合适的位置,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帮群众之难、解群众之忧。

严防落实耍“偷心计”。八项规定出台后,中央地方各级媒体在吃喝问题上曝光力度进一步加大,但有些单位和个别党员干部“软拖硬抗”发明出了许多腐败奇招,他们有的用矿泉水瓶装高档白酒,有的把内部食堂装饰成为豪华私人会所,有的在“农家乐里洗桑拿”,有的甚至在“荒野的车上支起了麻将桌”,这都是典型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党员来说,执行政策是党的纪律,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党员干部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始终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取信于民。

严防执纪存“看客心”。严已律人、宽以律己,己所不欲、施加于人,对纪律政策选择性执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些都是典型的“不把自己摆进去”的“看客心态”,他们往往对于权力地位、利益好处不遗余力、穷追不舍,对困难风险、难事挫折捡轻怕重、推脱敷衍,仿佛自己成为了隔岸观火的“看客”。归根到底,这都是自利意识在作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各级党员干部要以“三严三实”为精神标杆,从根本上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真正把自己摆进去严查问题、立行立改,走进和群众接触最多、距离最近的“前沿阵地”谋事为人,让服务群众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