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加快提高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为何要加快提高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核心提示: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是什么?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应该说,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以人为本。

原题:加快提高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5%左右。按2013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5.9%计算,年均将提高1.3个百分点,年均需转户1600多万人。目前,按照城镇常住人口计算,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5%,城镇常住人口将近7.5亿,其中包括2.5亿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常住人口,他们虽然常年居住在城镇,但并不能平等享受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

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何强调要加快提高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1.充分体现了我国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是什么?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应该说,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以人为本。

目前,我国有2.5亿多农民工工作、生活在城镇,但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些人却没有享受到城镇的各项社会福利与公共服务。因此,我国长期以来处于“半城镇化”的状态,即农村劳动者流动到了城镇,但却仍然保持着农民的户籍身份。因而,我们在制度安排上要充分体现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需要充分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的意愿,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其重要意义也在于此。

2.明确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到底“化”什么?是“化”地,还是“化”人?这是我国城镇化中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很多人把城镇化简单地理解为把部分农村土地变为城镇用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从根本上回答了这一问题:城镇化的本质是实现农村人口从“农民”到“市民”的彻底转变。

与传统的土地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任务就是人的城镇化。城镇化的真正标志是进城农民有充分的就业和完整的城镇居民权益。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后,只有消除他们在就业、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顾虑,他们才会更好地融入城市,才能为城市建设贡献更大的力量。研究显示,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后的消费意愿会增强,消费总支出会增加,尤其是在文化娱乐、教育、交通通信、住房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将会逐渐增加。同时,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会有效增加城市的劳动力供给,缓解部分地区劳动力短缺问题。可见,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既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也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3.明确了衡量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稳步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那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标准到底是什么?一直以来,我们对质量标准的要求比较模糊,这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这为我们推进城镇化发展确定了明确的质量标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户籍管理的职能从国家划归地方,地方政府可以在其管理权限内制定当地的户籍政策。在通常情况下,各省制定省内户籍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各地区依据总的指导方针制定各地的户籍政策。因此,地方政府往往从当地的经济利益出发,把户口指标更多地分配给那些高学历、高收入、高资产的群体,而忽视了农民工群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也对地方政府的城镇化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发展质量标准。此外,全会所提出的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的机制,也将为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供更多的财力保障。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