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 党的十八大以来,阎肃同志仍以80多岁高龄追梦筑梦、辛勤创作,参与多场重大文艺活动,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实际行动立起了革命军人和文艺战士的“好样子”,立起了引领社会风尚的时代标杆和精神丰碑。
■ 面对党和人民的殷殷重托,面对能打胜仗的光荣使命,胸怀“空天梦”的空军全体官兵,都要以阎肃同志为榜样,以“我爱祖国的蓝天”的炽热真情,始终牢记使命、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在不断推进建设强大人民空军中履行神圣使命、开辟新的航程。
■ 要像阎肃同志那样,高擎理想信念火炬,补足精神之钙,磨炼精神利刃,做到志存高远,坚持知行合一,时刻以报国强军、服务人民为己任,时刻心怀忧患意识,思虑国家安危、军队使命,把“我的梦”和中国梦、强军梦紧密联系在一起。
■ 要以德立人、慎独身心,时刻把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与修德崇法联系起来,与肩负职责对接起来,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守住道德底线,不碰法纪红线,用高雅的生活情趣奠定“好样子”的品德根基。
阎肃同志是空政文工团创作员,他从艺65年,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始终模范践行党的文艺路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战斗在讴歌主旋律、弘扬民族精神第一线,创作了大量无愧于时代、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深受人民喜爱的精品佳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他仍以80多岁高龄追梦筑梦、辛勤创作,参与多场重大文艺活动,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以实际行动立起了革命军人和文艺战士的“好样子”,立起了引领社会风尚的时代标杆和精神丰碑。
要像阎肃同志那样始终红心向党、信念坚定,用忠诚托起伟大的中国梦强军梦
阎肃同志生于1930年,他经历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过程,见证了新旧两个中国,目睹了改革开放前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的深刻认识贯穿他的一生,使他把全部生命融入到了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伟大时代洪流中,成为坚定不移跟党走、毕生献身于中国梦的杰出代表。
阎肃同志十几岁考取重庆南开中学,在那里,他读到了《共产党宣言》,秘密参加党领导的外围组织,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1953年4月,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6月即调入西南军区文工团参军入伍。从此,他就把自己的人生追求牢牢定格在做党的忠诚文艺战士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环境和考验,他都矢志不渝信党爱党跟党走,把歌颂党、鼓舞人民、激励士气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为了创作反映共产党人忠贞不渝精神的歌剧《江姐》和京剧《红岩》,30多岁的他到重庆渣滓洞体验生活,戴脚镣、铐双手、住黑牢,吃木桶装的菜糊糊,睡发了霉的草垫子,把高擎信仰的女英雄江姐形象栩栩如生地搬上了舞台,让千千万万人为之震撼。上个世纪90年代初,发生了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年过六旬的阎肃创作了歌剧《党的女儿》,以艺术的形式告诉人们社会主义中国来之不易,应当倍加珍惜。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创作中,已近80岁的阎老还担纲文学部主任,组织整台晚会的歌词创作。今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85岁高龄的他又担任大型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的首席策划和首席顾问。从艺65年来,阎肃同志获得国家和军队大奖百余个,然而他最珍惜的荣誉还是“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他创作爱党信党跟党走的主旋律文艺作品千余部,《忆娘》《党的女儿》《长征颂》《红旗颂》等红色经典,在我国文艺舞台上半个多世纪经久不衰,教育影响了几代人。这些作品,也生动印证了一名共产党员、一个革命战士对马克思主义的真信仰、对党的领导的真信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真信心。学习阎肃同志,就要学习他“一片丹心向阳开”的赤子情怀,学习他始终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的精神。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必须始终坚持把对党忠诚作为最高政治信仰,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改革开放,大力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广大官兵进一步筑牢军魂,努力成为中国力量永不坍塌的磐石砥柱,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践行者。必须切实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高地,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切实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铸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