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批评”作为民主生活会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使民主生活会高质量有效果,批评的“坦诚相见”显得尤为重要。
批评要克服“怕”的思想。参加民主生活会,大胆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受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影响,受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的侵袭,很多同志在开展批评时心存顾虑,批评领导怕丢位子,批评同级怕伤面子,批评下级怕丢票子,批评自己怕抓辫子,导致批评“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因为“怕”,所以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存在着不愿谈、不想谈、不敢谈现象。鉴于此,领导者要当好表率,模范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并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听取不同声音、吸收不同意见,不压制群众批评,甚至打击报复,营造宽容和谐的批评环境,从而实现批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批评要避免“绕”的现象。自我批评“放空炮”,批评他人放“礼炮”,相互批评 “放哑炮”。这种遇到问题绕着走,对问题不能“点准穴位”、直指要害,遮遮掩掩,可能导致党内生活“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批评中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坚决克服和纠正逢迎讨好互相吹捧、不讲原则讲圆滑、不讲正气讲和气的现象,不以“提希望”代替批评,不避重就轻、蜻蜓点水,不避实就虚、春风拂面,切实做到“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防止什么、改进什么”, 一针见血治病救人,从而刺激”病人治病、警示好人防病。
批评要防止“空”的问题。领导干部批评和自我批评,说来说去都是学习不系统、调研不深入;年轻干部经验不足、心浮气躁;年龄大的同志有“船到码头车到站”思想、工作不主动不积极……,如此等等,不能见人见事见思想,更有的不乏“痛哭、哽咽”场面,表面轰轰烈烈,内容却空空如也,触不到痛处,形成以新的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要从根本上解决“空”的问题,就必须围绕中心,立足本职,以坦荡的胸怀多听别人“直戳痛处”的批评意见,多拿镜子照照自己的言行举止,从一般问题中查摆深层次问题,从工作问题中深挖作风问题,从共性问题中认领个性问题,把问题找准、找全,尤其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立说立行见行动、真刀真枪出实效”的实事求是精神加以整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所以,全党同志只有本着对自己、对同志、对班子、对党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批评中做到“坦诚相见”,让批评真正成为保持党生机活力的“灵丹妙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