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会公平感有助改善社会信任(3)

提升社会公平感有助改善社会信任(3)

提升社会公平感有助改善社会信任状况

公众对于社会公平状况的评价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和个体层面的人际信任,社会层面的社会安全感、社会认可度,政治层面的政府满意度等其他社会评价与社会态度有关。

1.社会公平评价与社会信任。

社会公平感与社会信任存在着中等强度的正相关关系。社会信任与公平感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306。就具体领域而言,与政治公平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294;其次为保障公平(0.266),再次为经济公平(0.194)和教育公平(0.188)。这说明社会公平感的提升,有助于社会信任状况的改善。

2.社会公平评价与社会安全感。

社会公平评价越高,社会安全感越强。社会安全感与总体社会公平评价的相关系数为0.415,其中与各公平领域的相关系数由高向低依次为政治公平(0.366)、保障公平(0.348)、经济公平(0.302),教育公平与社会安全感的相关度较低,为0.271。

3.社会公平评价与社会冲突意识。

CSS向公众询问了他们对于当前社会中六类人群间的利益冲突情况的判断。统计结果显示,认为群体利益冲突严重的受访者,其社会公平评价的分值低于认为群体利益冲突不严重的人。如认为“官员与老百姓之间的利益冲突严重”者的社会公平评价总分均值为46.5分,而认为“冲突不大”者的公平评价总分均值为55.7分,前者低了9.2分。

4.社会公平评价与社会认可度。

对当前社会状况持认可态度的人,对社会的公平评价分值高。其社会公平评价总分的均值为55.9分。而不认可社会现状的,其相应的均值为41分,相差近15分。

5.社会公平评价与政府满意度。

社会公平感越高,对政府的满意度越高。公平感总分与政府满意度测量的相关系数为0.564。在具体领域中,政治公平与政府满意度的相关系数最高,为0.542,教育公平与政府满意度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320。

综上,近十年来,中国公众对社会公平状况的总体评价基本上处于好评区间,其中公众认可度最高的是教育公平,其次为保障公平,最低的是政治公平和经济公平。相比而言,近十年来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平评价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公平感提升不明显。客观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社会群体反而有着较高的社会公平感知,以农村居民为主的底层群体较强的“相对增益感”是支撑社会公平状况正向评价的重要因素。社会公平状况评价同样影响到个体、社会和国家层面的一系列社会态度。

因此,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缩小收入差距和社会待遇的差别,推动廉洁政府建设,维护当今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增强社会成员的社会公平感,是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就“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