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共享发展的内涵与意义(3)

深刻理解共享发展的内涵与意义(3)

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要求

共享发展理念转化为发展实践,首先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注重补好“短板”。《建议》以增进人民福祉为重点,从八个重大民生方面进行部署,更加注重问题导向,突出有效性。我们重点分析其中的三个方面,以促进对共享发展理念实践要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公共服务是人民共享的公共产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需补齐的“短板”之一。《建议》针对“十三五”时期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出,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普惠性和均等化,突出了公共服务供给的公平性。普惠性要求公共服务对象全覆盖,人人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向农村、向贫困地区倾斜。保基本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满足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需求做起,科学把握公共服务供给扩大的规模和水平。可持续要求在着力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着眼长远,统筹协调,实现公共服务各项制度长期稳定运行,使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得到持续有效的保障,并且在共享水平上不断有所提高。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补好扶贫开发‘短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巨大成绩,但是目前仍然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阶段。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不久,中央政治局11月23日审议通过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稍后,11月27日至28日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要设定时间表”,提出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中央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举措,向世人昭示:共享发展的理念正在引领共享发展的行动,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合理的分配制度是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体现和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先富政策,计划经济下的分配制度被打破。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取向,分配制度进一步发生变革。这次《建议》提出缩小收入差距,强调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这就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规范初次分配,重点是提高劳动报酬所占比重,让劳动者得其应得;完善社会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加大二次分配调整力度,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从调节手段来看,要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同时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收入分配直接反映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公正性,也是推动共享发展的利益杠杆。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的政策,预示着人民生活改善提速,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得到落实。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