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贫”与“真贫”孰轻孰重?

“炫贫”与“真贫”孰轻孰重?

有贫困县的领导,把争取到“贫困县”帽子当作荣誉和政绩,到处炫耀,甚至在政府网站上发布“特大喜讯”。戴上“贫困县”帽子,意味着可以多出来几亿元甚至更高的财政转移支付,可是,只知“炫贫”,只等“救助”,怎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尽快摘帽?(人民日报12月15日)

在人们的常识中,贫困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也不足为外人道。“贫困县”帽子当作荣誉和政绩,到处炫耀,甚至在政府网站上发布“特大喜讯”。“我是贫困”在很多地区的的领导看来并是不丢脸而是无比荣光的事情,落选了“贫困”还气得咬牙切齿,甚至想辞职不干。“贫困”还有理了,还理直气壮了,还骄傲了,这是啥道理?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领导干部的政绩观错位,通过戴“贫困县”的帽子使地方“多出来几亿元甚至更高的财政转移支付”。其后,给了一个希望:再入“贫困”,就能拿到其他的项目,能够“补西墙”。因此,当没能入选“贫困”而失去了拿钱的机会时,领导气极了。

资金来了,项目喜人,群众也很支持,修建也是很快。这就是“贫困”能成香饽饽的原因。于是,村跑乡,乡跑县,县跑市,市跑省,省跑中央,目的几何?为了“贫困”能有国家的政策,有领导关注,有项目,有钱。而且这些东西相对不是“贫困”的来说,多得多,也容易得多。“贫苦”好啊,于是,我是“贫困”成了值得炫目的政绩,成了才干,成了“我骄傲”的本钱。

但是落到最基层,却更加难,难上难,大多的基层干部都这样,向上要不到钱,还有时只能躲,怪只怪跑钱遇到了无赖。本应有而且应该及时到位的钱去了哪儿?见过“贫困县”修豪华办公楼的,为了“有面子招商”买豪车的,领导贪污扶贫款的,花费不菲争取“贫困”名称的……实际到基层,到群众的却少之甚少。扶贫没有落到群众身上,雁过拔毛,款项到了某层,就变了味、转了向、拐了弯,却让某些级别的领导实实在在地“脱贫”了。

贫困真不光彩,“贫困”的帽子也真不应该戴得太久,“贫困”更不能成为“香饽饽”容各方争夺。要真实地斩断“贫困”所带去的不良利益,让那些人因“贫困”而羞愧、激进、拼搏而不是因“贫困”自豪和骄傲,脱去“贫困”的帽子的时间才不会太远。

让群众从贫转富,只要心想群众,“真扶贫、扶真贫”,各方落实到位,一年一年,一届一届,就能真脱贫。这是要求,是职责,是群众的期待。那时,落选“贫困”就不会气得咬牙,而是笑得开颜,有干部的,更有群众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