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春运”: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乡
回家过年,是千百年来春节永恒的主题,也具有特殊的意义。一定要回家过年,就是为了在辞旧迎新之际,郑重宣示自己对家庭永远不离不弃的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无疑将使亲情的纽带更加牢固。显然,即使平时“常回家看看”,也绝对不能替代春节的回家,“反向春运”确实有些遗憾。毕竟,可以将父母接来,但接不来一个老家,更接不来家乡过年的氛围。
与回家过年相比,“反向春运”也有着让人心动的诱惑。首先,不必为返乡车票弄得心力交瘁,相反,“反向春运航线的机票价格却一路跌至‘白菜价’”,因此“与其一个人花上几倍的价钱回家,不如把爸妈接到身边来过年”。
其次,这也可以让自己得以与父母团聚,聊补思乡之苦,共享天伦之乐。如一位上班族所说,“父母从来没有来过南京,正好趁着过年带他们在南京转转。”实际上,许多老人很少出门,趁此机会不再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操劳,这其实也可以当作一次难得的外出度假和旅游。于子女来说也是尽了孝心。
再次,“反向春运”也是各地民俗文化融合的契机。在异地他乡,老人按照当地的风俗过年,也带来了有乡土气息的年味。弘扬了当地的传统文化,也让城乡文化因此交融,彼此吸取营养,得以提升和发展。
还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减轻了春运的压力,也有利于节后开工,于当地经济和企业的发展,都不失为一个“利好”因素。
“反向春运”值得提倡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春运之所以一票难求,是因为春节是团圆的日子,多年的习俗就是如此。但时代在变化,如今通讯和交通发达,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很方便,地理距离也被拉近,如此一来,春节回家的乡愁味渐淡,主要目的就是想见见亲人,尤其想见见年迈的父母。
这样一来,只要能见到亲人,春节回不回乡不太重要。想通了这点就会发现,“反向春运”是个不错的选择。当人们都往一个方面流动时,你反方向走,必然道路宽阔、处处顺畅,去时载客量越大,回时空载率就越高,前一天往南是天价机票,次日往北可能打超低的折扣。
更何况,当你想回乡时,说不定亲人也想出来走走。城市日新月异,乡下住久了,必然也想到城里看看。所以,在外的人不如在打算回家前,征询一下亲人的意见,探讨一下到城里过年的可能,说不定多问一句,就促成了一次“反向春运”。
对于交通部门和运输企业来讲,要想减轻春运压力,让“反向春运”渐成趋势,应当在宣传上下功夫,同时给予更多票价上的优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