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史研究不应遮蔽中国抗战(2)

二战史研究不应遮蔽中国抗战(2)

第三,中国抗战破坏了德、意、日轴心国的军事同盟计划,使日军在北线被迫放弃介入德苏战争,无法按希特勒的期望“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消除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后顾之忧。在南方战线,如果没有中国顽强拖住日军,日军可以从印度“一直冲向中东”。正是中国在本土和缅甸的抗战,使得日军无法继续西进,进而在地中海地区与德、意实现轴心国的会师。在东面的太平洋战场上,也是因为中国拖住了日本大多数陆军精锐部队,使其无法入侵澳大利亚和巩固在太平洋海岛的防御。正是中国在抗战期间的积极策应,使得美国能够从容贯彻总体上先欧后亚的战略计划。可以说,中国直接参与并影响了二战的总体格局、总体进程,当然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二战后的很长时间里,西方绝大多数民众并不知晓一些历史事实,如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花园口决堤与河南大饥荒,以及悲壮惨烈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等等。牛津大学教授拉纳·米特的《中国的抗日战争,1937—1945:为生存而斗争》(2013年首版)使用大量来自中国的档案资料,为西方读者展示了包括上述事实在内的一幅中国抗战全景图。这本书的美国版改名为《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1937—1945》。为此,米特解释说:“如果你想让美国人读外国的历史,你得告诉他们这和美国有什么关系。”这本书就是要告诉美国人:喂,你们的前辈在70年前打了一场世纪之战,中国当时是你们的一个重要盟友,不过你们居然不知道此事。可见,真诚地面对历史,对于一个国家的健康发展和国际形象都非常重要。

西方学界长期忽略中国在二战中抵抗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贡献,在相当大程度上与冷战有关。发生于20世纪后期的冷战,不仅影响了西方对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的研究兴趣,同时也增加了西方学界开展中国抗战史研究的难度。对于中国来说,西方国家在二战中的援华行动等研究同样不足。因此,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关于中国抗战史的研究都存在被忽略的地方。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我们更要充分认识、重审中国人民持久、顽强抗战的历史事实,将这段可歌可泣的民族自强史向世界宣扬、推广,为当代的二战史研究增添中国色彩。

(作者系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