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乡关(6)

一、出乡关(6)

摘要:毛泽东童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湘乡唐家坨的外婆家度过的。外祖父家虽是务农的,但有一个舅舅在开馆教读,毛泽东有时也在那里听听。直到一九〇二年八岁时,父母把他接回韶山入私塾开始读书。

他订了一个庞大的自修计划。他的学习十分勤奋,像牛进菜园一样,不停歇地埋头读了大量中外书籍。他兴趣最大、收获最多的是西方十八、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近代科学的著作,如卢梭的《民约论》、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特别是严复翻译的书,如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赫胥黎的《天演论》、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等,他几乎一一读过,可以说相当集中地接受了一次较为系统的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启蒙教育。他在这个图书馆第一次看到那里墙上挂着的一张世界大地图,那是每天经过时都要看到的。

他才知道世界原来是多么大,中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湘潭县在地图上根本没有。这个发现,对一个走出乡关才一年多的知识青年来说,感受该是多么新鲜和强烈!

又一个半年过去了。

毛泽东的自学生活虽然“极有价值”[10],但已难以为继。他遇到了难题:父亲不支持他这种似乎是漫无目的的读书,拒绝继续供给费用。同时,他寄居的湘乡会馆也被占了,住进了些被遣散的湘乡籍士兵,经常滋事打架。这里不能再住下去了。

他不得不面对现实来设计自己的未来,而对人生的选择似乎还处于徘徊状态。这时,他已是不乏阅历的快满二十岁的青年了。

注:

[1] 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06―107页。

[2] 毛泽连的回忆(1973年2月),引自高菊村等:《青年毛泽东》,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年3月版,第8页。

[3] 毛泽东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的谈话,1964年8月18日。

[4] 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09页。

[5][6] 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10、111页。

[7]萧三:《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中国青年出版社1980年版,第26页。

[8] 毛泽东:《本会总记》,《湘江评论》第4号,1919年8月4日。这里说的“本会”,即湖南学生联合会。

[9] 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16页。

[10] 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20页。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