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垃圾分类,开创智慧新模式(2)

互联网助力垃圾分类,开创智慧新模式(2)

优化终端处理设施,为分类垃圾寻找出路

当前,我国90%以上可利用的废弃物被填埋或焚烧掉,而要实现再生利用的前提便是垃圾分类。各地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已经多年,但基本仍处于从垃圾箱“直奔”处置场,无论焚烧还是填埋,最终全部“大锅烩”的状态。

北京市环卫集团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罗伟表示,目前推进垃圾分类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调动百姓对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二是分类的垃圾如何科学回收再利用。对于垃圾分类的整体进程来说,居民个人的主动参与至关重要,而奖励措施无疑是最有效的鼓励。然而,过去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很难以一种低成本的方式给予居民鼓励。

罗伟认为,目前推行的“垃圾智慧分类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二维码的应用绑定住户的信息,与居民身份建立起对应关系,从而使得以较低的成本对垃圾分类行为进行奖励成为可能,由此提高了前端回收网络的组织化回收水平,从而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两网合一”的规范化运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市容环境处调研员杨宏毅指出,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城市建设水平和城市文明的重要指标,“两网合一”思路和智慧分类模式是城市管理创新的有益探索,有望引领城市精细化管理,推动市容环境的不断提升。

北京市住建委副局级干部赵成表示,垃圾分类收运环节历来是物业部门工作的重点、难点,新推出智慧分类系统对完善物业管理、提升社区品质有着十分长远的意义。

为进一步解决好分类的垃圾“何处去”的问题,北京市将建立京内循环园区总部与京外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组成的“1+N”模式的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搭建固废综合性一体化处置平台,进一步对终端处理设施进行优化,为分类垃圾寻找出路。

罗伟介绍,目前北京环卫集团已经在江苏响水建设了废纸回收利用基地,社区回收的废纸将打包运往响水进行加工利用;同时集团已经建成位于河北玉田的废旧橡胶利用基地,目前通过单位集中收运的轮胎已经正式运往玉田进行处置,废橡胶改性沥青、环保再生胶加工等项目已经落地。

靠奖励和约束解决“分与不分一个样、分好分差一个样”

目前,“垃圾智慧分类模式”在丰台区芳城园社区已经试运行近一个月,从试运行效果来看,厨余垃圾的精准投放率和收集率明显提升,用户体验良好。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效果显著,缓解了垃圾处理压力,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接下来,北京环卫集团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并逐步向京外拓展。不过,罗伟强调,垃圾分类回收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多方参与,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简单依靠技术手段就能实现。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副研究员董文勇认为,二维码应用在垃圾分类上,应该说是一种创新之举。这种与时俱进、颇具时尚感的方式,能有效引导居民接受甚至乐于进行垃圾分类。

董文勇表示,推进垃圾分类也需广开门路,除了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外,还要多动脑筋,策划开展多种切实可行的方式,加上采取一定的奖励手段,使每个家庭慢慢养成相应的习惯。如果感觉不成熟,可以在一些小区先行先试,不断完善,进而大规模推广。

董文勇说,新生事物不可避免也会有漏洞存在。比如,扫二维码的方式仍然比较繁琐,部分老年人可能掌握并不容易,另外,如何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进来还需在系统运行中进一步研究解决。但“垃圾和二维码”这种有创意、充满现代气息的融合,值得效仿。

过去垃圾分类推广效果不佳,并不是市民学不会、做不到,根本是没有解决“分与不分一个样、分好分差一个样”的问题。董文勇认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是要靠奖励,二是要靠约束。希望政府能够将分类回收项目列入政府工作计划,把居民的参与度作为对各个街道和社区的工作考核指标,督促社区投入人力物力来支持分类回收工作。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