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2015年“三农”成绩单(2)

扫描2015年“三农”成绩单(2)

休闲农业驶入快车道

冬天虽至,秦巴山区的巫溪县文峰镇依旧美不胜收。53岁的三宝村村民阮庆龙趁着天气暖和,正忙着在院子里晒被子。他的房前屋后,几百亩桂花树迎风招展。每到周末,就有大量的游客前来度假,那时他家的50间房就成了农家乐,每年靠此就有30多万元的收入。

广大农村不仅是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家园,也是全体人民望山见水忆乡愁的好去处。近年来,我国休闲农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不仅促进农民增收,也为农业农村经济迈向“中高端”提供了支撑和动能。

随着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出台了用地、财税等扶持政策,促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休闲农业取得长足发展。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休闲农业主体180万家,预计收入3500亿元,增长10%以上。休闲农业吸引游客11亿人次,3300万农民因此受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打响攻坚战

我国粮食连年增产背后,离不开化肥、农药等要素投入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农业面源污染也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今年以来,农业部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初步构建了由273个农田氮磷流失、210个农田地膜残留、25个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定位监测点和2万个农田调查点组成的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不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常态化、制度化运行。

监测,是为了更好地防治。2015年初,我国启动实施了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4亿亩;深入实施绿色防控,设立国家级绿色防控示范区150个,陆续淘汰高毒农药33种;开展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建设,建立示范基地218个。

一系列“组合拳”的深入实施,使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突破,向着绿色农业目标不断迈进。(执笔:林晖、王宇;参与:管建涛、高楠、韩振)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