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文艺与时代和人民的关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的两组关系。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学习这一年,来看看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情怀。
一种情怀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
“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这是党对文艺战线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决定我国文艺事业前途命运的关键。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纵使文艺的创作方法有千万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学习笔记批注:这两段话均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与其治国方略一脉相承,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人民”二字贯穿全篇,“人民”被放在最高位置。可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执政为民的情怀被贯穿始终。从字里行间,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人民”二字在总书记心中的分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