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工真正尝到“农转非”的甜头

让农民工真正尝到“农转非”的甜头

目前全国城镇化率已接近55%,但户籍人口城镇化不足40%。告别家乡,走进城市,是多少农民工向往的生活。然而,近日四川省统计局对成都、绵阳等9个城市进城务工人员调查显示,53.8%的受访者不愿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他们为何不愿“农转非”?(12月27日《人民日报》)

53.8%的进城务工人员,不愿“农转非”,既想在城市落户,又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这是一种纠结的心态,也是他们内心情感的真实反应。一方面,他们难舍故土情结,视农村为自己的“根据地”;另一方面,他们挺进城市,竭力占领属于自己的一块“阵地”,一旦“阵地”失守,便返回“根据地”,重新过上“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虽然日子清贫,却有地可耕,温饱无恙。

然而,“甘蔗不会两头甜”。期望成为一个亦非亦农的“两栖人”,在农村有地可耕,有惠农政策可享;在城里有房可住,还能够享受就业、子女教育、养老、住房、医疗等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显然是难以实现,这也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背道而弛。事实上,身为一个农民工,岂能不明白“甘蔗不会两头甜”的常识,只是因为他们在城市仍然被区别对待,不能平等地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才会为“进退两难”、纠结不己。

这样尴尬的境地,反而给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了醒:必须城乡一起同谋划、共实施,走好城乡配合、互动这步棋。要做好农民工入户城市之后的跟进管理工作,事前制定好相关规定及管理细则。比如,一旦有农民工入户城市,原户藉所在地要及时取消其农村户口,避免其成为“两栖人”,同时具有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双重身份。又如,农民工入户城市之后,应及时对其承包的土地进行依法处置,实行正常流转,严厉杜绝土地非法转让、交易和土地抛荒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特别是,既然“甘蔗不会两头甜”,那么,城市就应该将“最甜的那一头”留给农民工,让他们真正尝到“农转非”的甜头。比如,农民工入户城市,应享有城市居民同等社会地位及福利待遇,切莫把他们当成“伪市民”区别对待。即便有部分农民工暂时难以在城市落户,城市也应该实行公共服务与户籍分离,让居住证替代户口本,城市再无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之分,统一登记为“常住人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