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世界经济述评:曲折中复苏 创新中发展(2)

2015年世界经济述评:曲折中复苏 创新中发展(2)

难点:宏观政策协调不力,结构调整步履蹒跚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深层次的影响仍在持续。在危机发生之初,各国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市场和扭转颓势的作用。不过,这些政策的负面效应也产生了同样力度的“反作用”,甚至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诱因。这其中,有两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的隐因。

其一,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虽然在应对危机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很大程度上也出现了政策依赖的结果,实施容易退出难。不仅如此,各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缺乏有效的协调甚至背离,给国际金融市场埋下动荡的隐患。

在美国收紧银根的同时,欧洲和日本仍在加大货币刺激力度。中国社科院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反向的宏观经济政策将产生多种效应,其中最显性的是汇率波动。美元升值对欧日出口复苏有利,但同时会引起资本向美国汇聚,从而抵消欧日的宽松货币政策效果。美元汇率大幅振荡还将引起全球资产价格和资本大规模异动,从而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和部分国家国内金融市场动荡。

其二,在全球需求放缓、美联储加息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新兴经济体以往因为经济快速增长而得以掩盖和拖延的结构性问题不断凸显,经济增速出现持续下滑。

从外部看,一方面是能源、矿产品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在经历多年增长之后反转,并持续走低。这对出口相关商品的新兴经济体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则是美联储加息预期导致全球资本无序流动加剧,大量资本撤出新兴市场回流发达国家。这也是今年主要新兴经济体股市和汇市出现剧烈波动的主因之一。

从内部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在经济增速放缓后,经济结构单一、过分依赖出口、社会福利成本过高以及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劳动生产率增速逐步放缓等问题逐一显露。如何解决这些结构问题,要看主要新兴经济体新一轮改革的力度和经济结构适应性调整的程度。以中国为例,中国以制定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为起点,提出转方式、调结构,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