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自查报告(2)

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自查报告(2)

核心提示: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采取“政府+企业+农民”的形式加强产业化经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持种养专业合作社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巩固好传统产业产业;加大外出打工经济推动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充分调动群众争当致富能手的积极性;充分发挥精准扶贫县帮扶单位扶贫帮扶作用;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增收条件。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镇通过召开促农增收动员会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全镇干部职工促进农民增收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县委、政府的决策上来,把推进该项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XX镇促进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完善工作落实机制,着力研究并督促落实好相关工作,建立了完善的目标责任制度,把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分解落实到班子成员和相关责任人,注重实效,建立促农增收工作队考勤机制和每周一例会汇报制度,并建立年终考核激励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采取“政府+企业+农民”的形式加强产业化经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2014年我镇人均纯收入7301元,在全县居中上水平。面对传统农业产值比重大、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等问题,镇委镇政府决定调整思路,改变被动局面。在县委的大力支持下,镇委镇政府先后组织人员到青溪镇、龙潭乡、赤化镇等发展好的地区考察取经,借鉴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经验。通过考察取经,镇委镇政府深受启发,结合我镇当地资源优势,决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XX镇2015年在肉牛养殖、生态猪养殖、药材种植、茶叶种植加工销售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养殖、种植、生产、销售的特色产业格局,解决长期产销不畅通,无特色产品的产业发展难题。特别是这些企业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市场,辐射带动了当地群众发展。例如:同富肉牛养殖合作社养殖肉牛2000余头,发展周围群众养殖肉牛300余头,带动农民增收200万元;兴佛村生态猪养殖项目每年可带动农民增收120万元;富康乌药种植合作社种植乌药1500亩,每年乌药收购供不应求,天井村茶叶加工厂解决了茶叶销售、生产问题。这些企业(合作社)每年可带动全镇农户户均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

通过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零零散散的小生产组织起来,形成产业规模生产,引导和带动农民走农业化经营路子,增加就业岗位,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大力扶持种养专业合作社组织,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在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异军突起,在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提高农户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镇共有正式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同时,积极引导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基地化”建设,先后建设了肉牛养殖基地、乌药种植示范基地、有机茶叶种植基地、生态猪养殖基地、土鸡养殖基地、肉羊养殖基地、羊肚菌、竹荪种植基地等,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为我镇农业的产业化、生态化、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肉牛养殖为例,一年来我镇积极配合同富肉牛养殖合作社工作,共发展肉牛2000头,同时积极利用培训平台做好养牛技术培训,半年来共组织养牛培训3期,400人次受训,重点培育养牛示范户10户,带动农民增收200多万元,使我镇的肉牛产业逐渐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的道路。

(四)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巩固好传统产业产业。我镇坚持“调整结构、壮大规模、强化科技、提升效益”的种植业发展方针,强化技术培训、并通过品种更新、推进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提高传统产业单产。以茶叶、魔芋、核桃种植为例,一是与县农业局积极联系,采取在XX实地上课,给农民朋友带动各种实用种养技术。二是利用我镇在群丰村建设的魔芋基地300 亩,为今年下半年魔芋收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种植的魔芋,抗病强、长势好、产量高、收获期长,为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三是我镇争取到县农业茶叶培训名额28个,普及7村1社区的茶叶管护,给农民群众吃了增收的定心丸。通过以上措施,为增加我镇传统产业收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镇茶叶面积9000亩,按市场价每亩0.1万元计算可增收900万元;魔芋种植500亩,收获625吨,按市场价每吨0.36万元计算可增收225万元。 

(五)加大外出打工经济推动力度,增加农民收入。2015年我镇加大对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力度,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工作步伐, 共培训酒店技能、电焊工技能、厨师技能等310人。通过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使农民掌握了1—2门实用农业技术知识,提高了科学致富能力。目前到外地打工的人员有1985人,大大缓解了我镇的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壮大了我镇的打工经济。2015年上半年我镇外出务工1985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00人,人均增收570元。  

(六)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充分调动群众争当致富能手的积极性。通过深入各村小组对我镇的种植大户、经济型小老板、外出务工之星、养殖能手等致富能手进行调查摸底,我镇共有250户农民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我镇通过培养致富带头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引导广大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对农民党员、致富能人的培训,一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期,培训党员86名,致富能人212名,召开2015年XX镇致富能手表彰大会等形式,有效地调动了农民致富的积极性。 

(七)充分发挥精准扶贫县帮扶单位扶贫帮扶作用。XX镇精准扶贫户362户,1018人。2015年脱贫目标304人,我镇对每户精准贫困户都有相应的帮扶计划、方案引导农民增收。各个驻村工作队根据各挂钩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促增收工作。

(八)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确保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兑现到群众手中,让广大农民充分享受发展成果。 

(九)着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增收条件。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为发展好产业等做好硬件的保障,一年来完成群丰村2.3公里通村路建设;完成已建成通村公路水毁修复工程建设20.8公里;全面落实通村公路管护工作,在兴佛、群丰、前河、理河建设畅美工程12公里,实施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硬化道路20公里。争取水利项目20水管1000,米,30水管1000米,资集中解决全镇5处人畜饮水困难。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