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和发展,对“十三五”时期做好民生工作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共享与共富“两个本质要求”内在统一
为人民谋幸福,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我们党长期为之奋斗的理想,而且是我们党始终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的初衷。毛泽东是最早倡导共同富裕的。1953年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指出,为着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党在农村中工作的最根本的任务,就是“逐步克服工业和农业这两个经济部门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并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邓小平首先把共同富裕同社会主义本质联系在一起,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围绕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党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抓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发展成果的“蛋糕”不断做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有了质的飞跃,人民收入水平、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有了显著提高。当然也要看到,我们在收入分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人民群众对此还有这样那样的意见。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必须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思想写入“十三五”规划建议,概括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重要论断,强调“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这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论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仅坚持了人人享有的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而且强调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和机会公平的实现机制。在这里,共富与共享浑然一体,达到了内在统一。
共享发展必须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按照我国现行脱贫标准即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300元,2014年脱贫标准为2800元。按照这个标准,2014年末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按照2011—2014年,每年农村脱贫人口分别为4329万、2339万、1650万、1232万的速度,今后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任务可以完成,但难度之大也前所未有。因为实施扶贫开发30多年还未脱贫的肯定是最难啃的骨头。因此,“十三五”期间,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对贫困家庭进行分类扶持政策。一是通过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实现脱贫;二是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脱贫;三是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脱贫;四是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脱贫;五是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脱贫。特别是要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相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和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必须多管齐下。一要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网络。对贫困地区开发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试行给原住居民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二要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要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三要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对贫困县重点考核脱贫成效。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不同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健全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的扶贫机制,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特别是要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只要各级党委和政府都重视扶贫,切实采取过硬的、管用的举措,今后每年减贫1000万人的任务是可以完成的。具体讲,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