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享发展中增进人民福祉(2)

在共享发展中增进人民福祉(2)

共享发展必须把控好收入分配总枢纽

国民收入分配作为决定发展成果分配和利益关系调整的总枢纽,一头连着消费,一头连着生产,不仅决定着经济发展,而且决定着社会和谐。从消费角度讲,在保证资本获得合理的平均利润前提下,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带动经济增长。从生产角度讲,在保证土地、资本等物质生产要素获得合理回报的同时,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有利于调动劳动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价值创造的源泉。反之,如果居民收入、劳动报酬不能跟上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消费需求就会不足,劳动积极性就会下降,经济增长就会乏力。如果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引起劳资冲突或群众不满,更会冲击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因此,“十三五”期间,必须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初次分配,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距。

为此,一方面要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完善适应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工资制度。另一方面要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加快建立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特别是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财产,规范隐性收入,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在重视初次分配关系调整的同时,还要发挥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作用。通过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安全网”,让人民群众公平享受经济发展成果和福祉。为此,一要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分清政府、企业、个人各自责任。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二要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拓宽社会保险金投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出台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三要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研究实行职工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统筹。实现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政策和经办管理。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将计划生育保险并入基本医疗保险。四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和社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

共享发展必须抓好四项民心工程

让人民群众真正共享发展成果,除了必须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切实把控好收入分配总枢纽外,还必须重点抓好四项民心工程。

一是努力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要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增强政府职责,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切实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努力实现全覆盖。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贫困的帮扶。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能由政府共买服务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办;能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的,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二是大力提高教育质量。要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发展学前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重视推进教育公平,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教师交流。特别要重视办好特殊教育。要全面提升高效创新能力,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专业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分类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三是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共享发展的基本途径。“十三五”期间,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统筹人力资源市场,打破城乡、地区、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歧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带动青年创业就业。加强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者就业。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培训行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技术工人培养模式,推行企业新兴学徒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完善职称评定制度,推广专业技术职称、技能等级等同大城市落户挂钩做法。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促进劳动力在地区、行业和企业间自由流动。特别要重视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能力。

四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是每个人须臾不可离开的“福祉”。健康中国建设,像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法治中国建设一样,是泽及每一个老百姓的最大福祉。“十三五”期间,一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立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师、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二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保护和促进民族医药发展。完善基本医药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降低药品价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应。提高药品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加强传染病、慢性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通过多种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医疗费用。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三要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作者系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