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新政策怎样打上鲜明的“中国标签”(2)

供给新政策怎样打上鲜明的“中国标签”(2)

供给经济学的中国版本

我们可以预期,中国对供给政策运用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政策经验而言自然会有共同之处,比如不排除大力度减税措施的推出,已降低当前高企的企业成本;但源于对中国经济所要解决问题独特性的理解,这些供给政策的运用会打上鲜明的“中国标签”。

首先,对供给侧政策的重视并没有排斥对需求侧政策的运用。总供给政策是着眼于长期的。因为供给的改变往往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生产行为等方面的调整,这些变化往往是难以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因此,一方面,总供给的政策十分重要,要解决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最终都要落实在供给的调整上;但另一方面,却又往往远水不能解近渴,对短时间内的经济问题往往成效不显著。而需求管理的政策恰恰相反,一般来讲刺激总需求的政策,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起作用。比如政府财政开支的扩大、货币政策的放松,大体在一年以内都能明显的提振经济。所以,应对当前中国经济问题,既需要强调供给侧的政策,另一方面也不能完全抛开需求管理的政策。

再者,当前中国供给侧政策工具的运用有鲜明的结构性视角。由于当前中国经济内在的结构性问题,不同的产业所面临的问题很不一样。很多传统产业处于产能严重过剩状态,而一些战略新兴产业却尚处于发育不足的状态。一些传统产品库存严重超过了实际需求,而一些技术含量密集、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还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依赖于进口。因此,笼统地实行鼓励性或是限制性的政策都会带来很大的负面效果。这就要求政策措施既能提高经济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又能有利于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企业、行业,促进产业升级,这显然要求实行结构性的供给侧政策。比如对于减税而言,结构性的减税政策优于所有产业同等对待的全面减税政策。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教授)

【参考文献】

①《李克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会议上强调 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科学编制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新华网,2015年11月17日。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