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升级的中欧关系已现雏形(3)

全面升级的中欧关系已现雏形(3)

民众和企业正在成为中欧关系的主要推动力

2015年,欧洲企业网络(EEN)正式落户中国青岛,业务范围覆盖北京、天津、山东、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等八省(区)市,目的在于促进中国企业与欧洲市场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挖掘双方企业之间的合作潜力,帮助中国北部地区中小企业开拓欧洲市场,引进资金、新产品、技术和人才。在中欧之间,类似的帮助中国企业走进欧洲,或者帮助欧盟企业走进中国的机构又何止“欧洲企业网络”一家?在中国和欧洲的企业之间、大专院校之间、智库之间、媒体之间、社会团体之间,成千上万的合作项目和交流议程正在启动和进行,数以百万计的游客、商人和访客往来于中国和欧洲,传递着有关中国和欧洲的各种信息、交流着对事物的不同理解、洽谈着新的合作协议。这些民间往来推动着中欧间航空交通的发展、商业和旅游业的兴盛,也成为中欧关系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推动力。

对欧盟成员国外交各具特色、良性互动

中欧关系不同于其他国家间关系的特点还在于其结构的复杂、角度的多元,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多引擎推动和多领域发展。推动中欧关系发展的主体可能是一两个大国,也可能是欧盟中的一个地区,或欧盟机构。中欧关系的突破点可能出现在由欧盟机构主导的政策领域,也可能出现在由成员国主管的其他政策领域。因此,与欧盟发展关系就需要全面统筹、均衡发力、重点突破,而不忽略任何机会和可能。

基于对欧盟特性的了解,中国的对欧关系既涵盖了大国政治和多边舞台,也针对西欧大国、中东欧、南欧和北欧的不同优势和需求,发展起形式各异的合作。2015年,中国不仅表示了对欧洲一体化前景的信心和支持,承诺继续持有欧债,而且通过投资“容克计划”直接参与到关系欧盟未来发展的内在进程中。在双向投资、贸易便利化、投资环境、数字经济、网络安全、可持续投资、发展战略对接、国际产能合作等方面的合作进展迅速。

除了与欧盟机构的合作外,中国与西欧大国的合作各具特色,实现了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中国和德国之间建立了高水平的战略契合和互信。德国成为亚投行第四大股东,支持人民币进入SDR,欢迎中国成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成员,赞同中欧进行自贸区可行性研究,乐见中国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的进展,两国还在合作发展智能技术。中国和法国则计划通过“欧洲技术加中国产能”的模式,开辟国际产能合作、共同开发核电和高铁等领域里的第三方市场,让“互利三赢”的方式促进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替代所谓“民主折冲”、“利益竞争”的过时舆论和交往方式,为全球经济治理和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开辟新路。

2015年,中英关系风光潋滟。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英国的国事访问受到了英国各界最高规格的热情接待,中英双方在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贸易和投资、金融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与合作等诸多领域签署了50多项协议,协议的合作方式多种多样,不仅包括了第三方的参与,而且还有伦敦政府为中国企业参与建设的核电项目提供投资担保。中英开启了双边关系的“黄金时代”。

中国对欧洲的特色外交还包括了与南欧、北欧和中东欧地区的优势互补关系。2015年,中国海洋局的官员邀请来自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塞浦路斯、马耳他等南部欧盟国家的同行,共同研讨全方位海洋合作的未来。中国的青年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会同来自北欧国家的伙伴,共同举办了“中国—北欧青年领军者论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6+1”合作全面展开,中国领导人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以“新起点、新领域、新愿景”为主题,共同商讨如何加强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质检、人文等领域合作,中国企业和16国企业、中国智库和16国智库还分别举办了以合作共赢为主题的论坛。有的中东欧国家加入了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的行列,有的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签署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匈塞铁路工程启动,中国投资的中东欧基础设施建设对接了中东欧的发展需求,也得到了欧盟机构的理解和支持。

对欧盟成员国外交极大地丰富了中欧关系,在中欧政府、企业、民间之间日益加深和形式各异的合作织成了一张纵横交错、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合作关系网。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