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是党执政的主要任务。能否驾驭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对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打铁还需自身硬”。根据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更好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经常性、具体性的工作由政府及其部门按照职责权限进行决策和管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推动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强化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监督权,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还体现为协调各方关系、整合各方力量,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合力。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面对纷繁多样的经济现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发展和创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掌握科学的经济分析方法,认识经济运动过程,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更好回答我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高领导我国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
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创新,对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没有相应的知识和专业基础,难以准确判断国内外发展大势,难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发展政策,难以担负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要着力优化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注重配备熟悉宏观经济、工业、农业、金融、外经外贸、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的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形成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实现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动态调整。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我们党有43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8700多万名党员,这是党执政的强大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落实,都有赖于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基层党组织是否有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能否团结带领群众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直接关系《建议》的各项举措落地生根,直接关系“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当前,基层党组织弱化的情况比较严重,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不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着力抓基层打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的能力。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就要坚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民心民力,实现共建共享;就要坚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的能力,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与群众多协商、多沟通,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当前,各级党组织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宣传阐释好“十三五”规划建议阐明的党和国家战略意图,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基本理念、重大举措,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的发展共识,凝聚发展力量。
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厉行法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党员干部要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现象,处理经济社会问题,解决经济社会矛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确保五大发展理念落地,离不开法治保障,需要法律支撑。比如,实现协调发展,必须运用法治的力量冲破阻碍协调发展的局部利益、部门利益和地区利益的藩篱;实现绿色发展,不仅要从法律制度层面界定和规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而且要实行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用法律手段保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实现共享发展,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推动义务教育均等化、缩小收入差距等,都离不开相应的法律保障,否则难以落实。
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良好,才能净化从政环境,匡正社会风气,凝聚党心民心,形成磅礴力量,保证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腐败损害党的形象,消解党的领导力,是对政治生态的最大污染。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关键所在。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项法规,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健全改进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以良好的政治生态,确保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执笔:蒋 斌 陈金龙)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