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欧盟16日宣布,根据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解除对伊朗相关经济制裁。随之而来的,是伊朗总统对“伟大胜利”的欢呼,是国际油市对“原油巨鳄”回归市场的前景预判,是各方对伊朗发展的各种憧憬。
西方解除对伊朗相关经济制裁,看似是遵照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日程表而履行的一个步骤,但事实上,个中历程并不平坦,也不算“纯粹”。从美国一侧看,至少有三处玄机暗藏其间,有前拳,有后手,有虚招,环环相扣。
【玄机之一:高调“松绑”,低调“换人”】
解除制裁前一刻,美伊双方各自宣布放人。伊朗一方释放了包括《华盛顿邮报》记者、海军陆战队员、牧师等5名美国人,先前,他们分别被伊朗判处间谍罪、破坏伊朗政府罪等重罪;而美国则宣布释放7名伊朗人,他们中一些人先前因违反制裁规定而获刑,一些人则在候审。同时,美国还在国际刑警组织撤销了对14名伊朗人的“红色通缉”。
“换人”背后,是持续数月的秘密外交。事实上,在伊核问题六方会谈期间,美国就打出前手,在侧边与伊朗密谈“放人问题”,把“放人”与“松绑”挂钩。去年4月,伊核框架协议达成,美国更是加速了与伊朗就“换人”方案的私下沟通。
所以,“换人”情景的出现,缘于协议之外的“私定条款”,实属美国在伊核谈判中始终不忘的私货。
【玄机之二:“换人”为“人”,也为“票”】
对美国政府而言,被伊朗羁押并重判的美国人重返美国,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这些人重获自由,而在于这些人回归是对奥巴马这些年外交政策的一种证明。几个月前,在美古开启两国关系正常化时,美国也向古巴抛出一张名单,要求古巴释放几十名被古巴羁押的美国人。放人,成了美式谈判的先决话题。
对于只剩一年任期的奥巴马而言,他未来能把控、影响、改变的内政要务所剩无几,但“外交遗产”却可以成为民主党在总统竞选平台上对阵共和党的核心话题。虽然有人评价,在不解除关键制裁情况下对古巴、对伊朗的外交示好只不过是美国的“假招子”,但客观上,确实是奥巴马把美古关系、美伊关系推到了正常化的起跑线上。不要小视回国的这几十名美国人,他们可在道义层面为民主党争得不少选票;也不要小视奥巴马任内推动的美伊关系和美古关系,它能为民主党在选举中赢得相当一部分拉美裔和中东裔的支持。
放人,是美国与敌对国正常化外交关系的一种前征,更可以在大选年发挥出任何宣传演说都无法实现的拉票效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