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国家治理现代化动因:社会经济主体多元化

西欧国家治理现代化动因:社会经济主体多元化

原题:西欧国家治理现代化动因

一个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是其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笔者近日赴西欧参与了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专题调研考察。调研期间笔者发现,“治理”在西欧是一个热门概念。在西欧学术界,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治理”概念被广泛运用于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并通过在这一概念之前加上修饰性、限定性词语而衍生出相关概念群,如“全球治理”、“国家治理”等。但到目前为止,对于“治理”概念仍存在许多歧见。巴黎政治学院教授鲍铭言(Richard Balme)和德国柏林赫尔梯行政学院有关学者认为,从“统治”到“管理”再到“治理”的术语变化,决非文字游戏,而是反映出公共政治理念的发展变迁,意味着主体的多元参与和政府权力的下放。西欧学术界的相关探讨,反映了西欧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与国家治理转型的需要。在“治理”的语境下,公共政策不再简单由中央政府提出,决策过程注重倾听和吸收各种利益相关方的诉求。可以说,西欧诸国已经或正在经历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转型,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背后的推动因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全球化进程加速

作为一种现实的历史进程,全球化反映了现代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的过程,它正在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组织方式。

众所周知,民族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是人类重要的集体生活方式和组织形态。近几十年来,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及其所带来的国际间人员、物资和信息流动与沟通,改变了民族国家的生存环境,塑造着民族国家的当代职能,推动其将部分公共权力进行转移,包括:第一,向上转移,比如向国际组织转移;第二,向下转移,比如向地方政府转移;第三,向外转移,比如向市场主体或社会组织等转移。

对于西欧各国而言,全球化对其国家职能的影响尤其体现为对欧盟发展的影响。欧盟成立以后,在内部制定并实行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跨国政策,鼓励成员国的地方政府直接向其争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鼓励地方政府之间开展合作。欧盟的这些政策,对于重构西欧各国的中央和地方关系、转变政府职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公众参与诉求增加

从传统的政府管理过程来看,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掌握着相关决策信息和决策资源,相对于公众而言存在一定的信息落差,具有明显的权威性。公众由于在信息占有方面处于劣势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政府决策。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将每个人都变成了信息接受者和发布者,逐渐消除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落差,使管理层级显示出扁平化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公众理解、选择信息更加主动,而不再像以往那样只能被动地接受政府的决策。

德国学者借用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概念对此作了说明。他们认为,随着现代社会公众主体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的增强,社会要求摆脱工具理性对交往理性的压迫,实现主体间平等互信的交往。简言之,就政府与公众的关系而言,公众的程序性权利诉求逐渐增加,人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等待国家供给公共产品,而要求平等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与分配,以求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的统一。由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的范式转变,顺应了公众的参与要求。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